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射频工程师文库 > 手机USB充电所面临的绿色挑战

手机USB充电所面临的绿色挑战

时间:08-06 来源:STMicroelectronics 点击:
解决方案建议

设计师要在保护器件微型化、浪涌电压下的效率,以及功耗之间做出艰难的权衡。

图2是手机的一个典型拓扑例子,它在上述三个参数之间提供了可接受的折衷方案:

\


F2:USB的VBUS线采用的保护拓扑例子

TVS二极管连接在充电器IC和USB连接器之间。TVS二极管越靠近连接器,ESD性能就越好。事实上,由造成电压增加(V=Ldi/dt)的PCB金属走线引起的ESD事件和保护电路之间的寄生电感也能被最小化。这种二极管可以承受30kV的接触放电电压(IEC61000-4-2)。对于这种应用来说,8/20μs的性能很关键。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充电器芯片,二极管将吸收27A的峰值脉冲电流(IPP)到GND。这意味着,到达插座和USB充电器的浪涌电流可能达27A,这个电流将被GND吸收,而不会损坏TVS二极管或充电电路。充电器芯片见到的电压在遭受浪涌期间(数十毫秒)不会超过18.5V,因此不会对芯片的完整性造成影响。总的峰值脉冲功率约500W。

如果出于任何理由,将TVS二极管连接到VBAT或另外一条永久偏置线,那么TVS二极管的漏电流必须非常低。这种解决方案的漏电流为0.5μA时可以满足便携式设备的要求。

最后,解决方案的占位面积必须非常小,以便在已经集成了许多功能和许多芯片的PCB上得以实现。ESDA8V2-1MX2采用1.0mmx1.45mm的微型QFN封装,最大厚度只有0.6mm。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