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充电电路没有简单事,浅谈如何执行高效率设计

充电电路没有简单事,浅谈如何执行高效率设计

时间:04-21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

全考虑,对所有"热"电池(一般高于45℃)的充电工作都会暂时终止,直到电池冷却到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才会再次运转。要想处理一个"冷"电池(一般低于10℃)或过度放电的电池(每节电池通常低于1V),需要施加一个温和的点滴式电流。

  当电池温度和电压正确时快速充电开始。通常用1℃或更低的恒定电流对NiMH电池进行充电。一些NiCd电池可以用高达4C的速率进行充电。采用适当的充电终止来避免有害的过充电。

  就镍基可充电电池而言,快速充电终止基于电压或温度。如图1所示,典型的电压终止方法是峰值电压探测,在峰值时即每个电池的电压在0~-4mV范围内,快速充电被终止。基于温度的快速充电终止方法是观察电池温度上升率T/t来探测完全充电。典型的T/t率为1℃/每分钟。

  

  图1:镍电池化学技术的充电曲线。

  锂离子/锂聚合物电池

  与NiCd电池和NiMH电池相类似,在快速充电之前尽可能检验并调节锂离子电池。验证和处理方法与上述使用的方法相类似。

  如图2所示,验证和预处理之后,先用一个1C或更低的电流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达到其充电电压极限为止。该充电阶段通常会补充高达70%的电池容量。然后用一个通常为4.2V的恒定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为将安全性和电池容量,必须要将充电压稳定在至少1%。在此充电期间,电池汲取的充电电流逐渐下降。就1C充电率而言,一旦电流电平下降到初始充电电流的10-15%以下充电通常就会终止。

  

  图2:锂离子电池化学技术充电曲线。

  开关模式与线性充电拓扑的对比

  传统上来说,手持设备都使用线性充电拓扑。该方法具有诸多优势:低实施成本、设计简捷以及无高频开关的无噪声运行。但是,线性拓扑会增加系统功耗,尤其是当电池容量更高引起的充电率增加的时候。如果设计人员无法管理设计的散热问题,这就会成为一个主要缺点。

  当PC USB端口作为电源时,则会出现其他一些缺点。当今在许多便携式设计上都具有USB充电选项,并且都可提供高达500mA的充电率。就线性解决方案而言,由于其效率较低,可以从PC USB传输的"电能"量就被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充电时间过长。

  这就是开关模式拓扑有用武之地的原因。开关模式拓扑的主要优势在于效率的提高。与线性稳压器不同,电源开关(或多个开关)在饱和的区域内运行,其大大降低了总体损耗。降压转换器*率损耗的主要包括开关损耗(在电源开关中)以及滤波电感中的DC损耗。根据设计参数的不同,在这些应用中出现效率大大高于 95%的情况就不足为奇了。

  当人们听到开关模式这个术语时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大型IC、大PowerFET以及超大型电感!事实上,虽然对于处理数十安培电流的应用而言确实是这样,但是对于手持设备的新一代解决方案而言情况就不一样了。新一代单体锂离子开关模式充电器采用了最高级别的芯片集成,高于1MHZ的使用频率以最小化电感尺寸。图1说明了当今市场上已开始销售的此类解决方案。该硅芯片的尺寸不到4mm2,其集成了高侧和低侧PowerFET。由于采用了3MHz开关频率,该解决方案要求一个小型1uH电感,其外形尺寸仅为:2mmx2.5mmx1.2mm(WxLxH)。

  应用新型充电方案,提高锂电子电池的充电安全

  锂离子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市场已经完全取代其他电池,占有率几乎达到了100%。目前,锂电池正迅速延伸至电动工具及其他的应用中,它广阔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得到业界的认同。不过,与镍氢、镍镉、铅酸电池相比,要更快地推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和发展,还必须不断提高它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本文将从充电器角度,讨论一种新型的充电解决方案以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充电器的成本。

  在使用电池的过程中,我们常会听到电池业者这样的一句话:"电池使用中坏的少,更多的是被充坏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不正确的充电条件或方法将更容易损害电池、降低电池的寿命。以18650钴酸锂离子电池为例,当充电过温,在70℃左右:电解质界面(SEI)模开始分解并发热;120℃左右:电解质、正极开始热分解,造成析气并使温度迅速上升;在到260℃左右:电池爆炸。或充电过压,以过压5.5V来看,容易使锂金属析出,溶剂被氧化,温度上升,产生恶性循环,甚至电池着火、爆炸。因此,针对如何充电,我们共同来探讨下面几个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需要预充功能?

电池工作电压从2.5V(碳负极电池:3V,电量为0%)到4.2V(电量为100%)。当电压小于2.5V时,电池放电终止。同时因为放电回路关闭使内部保护电路的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