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射频工程师文库 > 医疗输注液准备流程RFID技术之应用

医疗输注液准备流程RFID技术之应用

时间:11-11 来源:台湾经济部RFID公领域应用推动办公室 点击:


第二阶段情境验测

(1)情境验测

情境验测则以标签在输送带上进行不同移动速度下的读取测试,模拟药师或护士进行针筒或红袋感应读取的情境,重要的发现结论如下:
标签在移动状态的感应距离,一般比静态之下的感应距离要短。移动速度越快,则感应距离也越短。
其中有一读取器(应用Bluetooth传输资料)在动态测试时,虽然可感应到标签,并发出『哔』声,但测试软体却无法显示标签ID,表示资料传输的循环需时较久,因此,若以此款读取器应用于读取标签时,建议将辨识物品静置于读取器前,确认ID显示后,再进行下一次读取。

(2)验证系统

第二阶段情境验测进行的同时,亦开发输注液RFID验证系统,共完成六个子系统,包含:1.用药确认作业;2.化疗RFID标签印制作业;3.药品配对确认作业;4 . 针筒装袋作业;5.通知领用配送作业;及6.病房投药作业。

系统功能简述如下:

A.人员权限验证

 根据人员操作权限,以RFID员工卡感应登入系统,并进入对应的系统画面。

B. RFID标签读写列印

  根据HIS验证系统产生调制药品的针筒用量,藉由Zebra R2844-Z RFID标签列印机产生RFID标签贴纸。
  RFID标签之明码包含药品名称、总剂量、针筒序号/针筒总数、病历号、调剂日期。
  RFID标签之明码包含药品名称、总剂量、针筒序号/针筒总数、病历号、调剂日期。
  药师调配完成每一针筒药剂,则感应针筒RFID标签并确认,此时,于RFID标签中写入调配完成时间(系统时间)。
  将针筒置入避光袋(红袋)前扫读针筒RFID标签,与将置入的红袋RFID标签核对。

C. RFID药物传送领用

 存放区天线感应避光袋RFID标签,自动发送简讯通知对应的病房护理站人员进行领取作业。
药剂传送人员或领用施打的护士,以RFID员工卡感应,纪录员工代码及领用时间于RFID标签及HIS系统。

D. RFID系统警示

药师借条码扫描器扫读外盒条码,与HIS系统药品项目核对,若不符,需即时警示。
药师配制完成将红袋置于存放区,RFID天线感应RFID标签,系统即时通知护理站传送人员显示调剂完成讯息。
药师或护士可藉由扫读RFID标签与系统核对药品项目,剂量,病患,有效期限,若不符,需即时警示。
药师用药前读取核对,若药效过期,需即时警示。
护士可经由读取RFID标签,由系统查看药品作用,施打注意事项,及其他卫教资讯。

E. RFID药物传送领用

领用流程

  .人员登录:领用人以RFID员工卡感应登录系统。
  .领用核对:感应红袋上标签讯息,核对需领用的红袋,若有红袋短少或有效期将近,即时传送简讯通知。
  .领用记录:确认红袋无误完成后,写入领用人资料与领用日期。

护理用药流程
  .人员登录:护士以RFID员工卡感应登入系统。
  .用药核对:护士由扫读病人手腕RFID标签,带出所需施打的化疗用药资讯,再感应每一针筒标签,核对用药品项目。
  .临床卫教:护士可经由读取RFID标签,点选药品显示相关的作用,施打注意事项,及其他卫教资讯。

  以下撷取验证系统的两个主要画面:

\

图4、用药确认系统画面

\

图5、病房投药系统画面

3.第三阶段现场导入测试

现场导入测试在署立台中医院地下一楼化疗调配室进行(现场导入观摩说明则于11/18举行),而受限于化疗调配室现场空间狭隘,均选择轻巧及携带方便之读取设备;尤其是在无菌室内的操作过程,尽量不让调剂药师手拿读取器感应针筒标签,而是将读取器固定于台面,让针筒靠近而感应纪录。针对UMPC的小萤幕,则调整原先设计的验证系统,放大显示字体与资料栏位,让操作人员能方便的读取重要资料,设计界面时尽可能不用键盘进行输入动作,而是以画面点选的方式。

\

图6、化疗调配室动线与硬体设施配置图

评估验证效果

经过验证,我们分析院内导入后可获得作业效益的改善如下:

\


表5、医院作业效益

结论与建议

验证测试证实RFID技术在化疗输注液(针筒及红袋的辨识)的运用流程具有管理效益。除整合了RFID与条码技术,作为阶段性解决方案,简化人工与纸本纪录处理模式,降低疏失风险。而在检核输注液调配领用标准流程中,藉由即时发送警示,可降低用药错误机率;并强化输注液作业与领用管理,提升作业效率;另与药品图形资料库连结,确保用药正确,强化卫教咨询能量。唯限于人力物力,本次概念验证仅及于技术可行性与初步的效益探讨,未来仍需针对可回收再使用的RFID标签,进行开发测试;在外接式天线方面,仍有待国内厂商投入设计,以产出读取效能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