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射频工程师文库 > RFID技术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RFID技术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06-03 来源:RFID世界网 点击:
RFID|0">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自动无线识别和数据获取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主流的RFID技术的性能特点,并分析了未来该技术的应用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

RFID是一种自动无线识别和数据获取技术,已经使用了多年,应用领域越来越多。今天,具有可读和可写并能防范非授权存取的内存的智能芯片已经可以在很多集装箱、货盘、产品包装、智能识别ID卡、书本或DVD中看到。由于未来可能的应用,RFID即将迎来非常巨大成长的时期,这种技术、芯片、读卡器、软件和业务的全球市场从2002年的10亿美元将成长到2007年的26亿美元。

应用将继续以供应物流领域为主,在这个领域用RFID收发器进行包括各种各样的可行动货物/产品的记录和追踪,在RFID收发器(信用卡大小的塑料/纸卷标,内含芯片、射频部份和天线)上的必要储存将继续成为主要的应用。另外的一个可能应用就是将收发器标签贴到纺织品、药品包装或者甚至是单个药盒内。然而,未来RFID还将被用在如地方公共交通、汽车遥控钥匙、传送轮胎气压以及在行动电话等领域内。快速的识别对于公司的物流程式、大型仓库、诊所或者货物的运输以及在商业中都很重要。例如:汽车桌椅必须在正确时间按色彩排序(color ordered)进入到装配线;智能标签将自动地检测正确的药物容器从储存处搬到生产处;血样将准确地对应到采集这个血样的病人;供应超市所需求的新鲜货物要求很复杂的发送网络,这个网络不允许出现差错;2006年世界杯杯的门票将不会有假票的存在,这得感谢RFID芯片。

未来另外的一个焦点应用在汽车工业,例如控制后视镜、所有的电动机和汽车门照明。展望更远,电子票务、‘电子护照’、甚至专用通讯业务已经显露出RFID-IC应用的契机。德国的Bundesbank银行期望RFID在钞票中应用,这种钞票不同于今天的钞票,不能用彩色打印机或复印机来简单伪造,但事实上需要芯片制造商能生产出纸那么薄、沙粒那么大的RFID-IC。

最佳的RFID技术:满足应用

很多事实证明主要的销售机会存在于物流过程中,根据行业和性能要求(例如读取速度、需要同时读取的RFID标签数量)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RFID技术可以基本分为低频系统、频率为13.56MHz的高频(HF)系统以及频段在900MHz左右的超高频系统(UHF),还有工作在2.4GHz或者5.8GHz(见表)微波频段的系统。除了频率范围外的另外一个差异性因素是电源:被动RFID收发器,这种收发器主要用在物流和目标追踪,他们自身并没有电源,而是从读/写器的RF电场获得能量;主动收发器由电池供电,因此具有数十公尺的长距离,但是体积更大,最重要的是价格更贵。

RFID技术的重要参数

低频RFID芯片(被动)工作在130kHz左右的频率上,当前的主要应用在门禁控制、动物ID、电子锁车架、机器控制的授权检查等。该技术读取速度非常慢并不是问题,因为只需要在单方向上传输非常短的信息,相应的ISO标准为11484/85和14223。13.56MHz系统将在很多工业领域中越来越重要,这种系统归为被动类,具有高度的可小型化特点,在最近几年不断地得到改进。用来获取货物和产品信息,并符合ISO标准14443、18000-3,1的系统相对较慢,在某些情况下一次读作业需要几秒钟的时间,不同的数据量所需的具体时间不同。根据不同的种类,ISO 15693标准类型的系统可以对付最大速度为0.5m/s的运动目标,能获得高达26.48kbps的数据传输速度,能实现每秒30个对象的识别。

然而,在未来大规模的物流应用中,工作在13.56MHz的传统方法,甚至在ISO 15693中定义的最近的方法都不在能满足需要。在这种应用中出现了相位抖动调变(PJM)技术。PJM的RFID卷标适合被标记物体在传输带上的任何地方以高速通过阅读器,并必须以非常高数据速率地逐个读取,例如识别包装严实的药品、机场行李追踪或在远达1.2公尺的距离登录文档。

表:主要RFID技术比较。

\ 在8个射频通道之间连续切换增加了读的速度并保证可靠识别,即使在很大的吞吐率情况下。在Magellan公司的PJM技术基础上,英飞凌公司和澳洲的Magellan技术公司已经合作开发出了应用于这种目的的芯片。与当前的13.56MHz RFID技术相比,这些芯片能提供读写速度快25倍,数据速率达848kbps。PJM系统为用于物流进行了优化(ISO Standard 18000-3 Mode 2),可以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可靠地对多达500个电子卷标进行识别、读取和写入。甚至在目标运动速度在4公尺/秒的情况下,用于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