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可穿戴!TüV莱茵智能手环评估方案
3.设备智能性评估
智能手环和外界的交互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见图 1),本方案对手环智能性的评估,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展开的。
图1:智能手环和外界的交互连接
3.1 智能手环采集外界参数。
这个步骤是通过集成在手环上的各个传感器实现的。这些参数包括环境的参数比如说温湿度,海拔,距离等;包括人的各类体征信息,如步数,脉搏,血氧等;也包括用户的主动输入,比如说语音输入,按键输入等。
在本方案中,考虑到目前市场上产品的实际状况和平均水平,对于传感器的评估主要还是依照用户说明书中注明的产品功能,结合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一验证,而对于采集数据的精确度,本版方案暂不做考评。
3.2 数据信息在智能手环和中央处理单元之间的
双向处理和传输。考虑到手环的体积和电池的续航能力等因素,目前来看,智能手环对采集到的数据一般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对数据进行暂时的存储。至于数据的运算统计处理和后期的分析比较存储等,则会由智能手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传输方式,将数据传递给其它的设备,再由这些设备来进行。这些设备包括各类电脑,智能手机,智能平板,云端等。这里,我们将其统称为"中央处理单元"。
中央处理单元将会对智能手环采集来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计算和存储,并将结果直接展示或传递给智能手环。
本方案中智能手环和中央处理单元之间的评估,将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
3.2.1 智能手环和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终端的兼容性评估。要求智能手环与其配套的 APP在各类中央处理单位上能够正常安装和操作;手环能够被正确识别,软件运行平稳顺畅。
3.2.2 智能手环和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终端的连接性评估。对于用户说明书中宣称的蓝牙,WiFi,USB,NFC,GPRS,IrDA 等各种传输方式进行一一验证,确保宣称的功能能够正常执行,数据能够通过这些功能单双向传递。
3.2.3 中央处理单元对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输出。中央处理单元应能对智能手环传递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相应计算,将最终结果直接展示;同时,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并以指数,图表,路线图等方式进行直观的展示。
3.3 智能手环向用户进行信息的展示和反馈
智能手环通过各个传感器采集到信息之后,交由自身运算单元或中央处理单元进行计算,统计和分析。作为人机交互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智能手环应具有将运算处理的结果显示给用户的能力,并且,能够根据反映的信息和用户的所处状态进行相应的反馈和提示。
这些展示和反馈的模式包括:
3.3.1 视觉显示:包括各类显示屏和 LED 灯等的信号指示;
3.3.2 触觉反馈:通过震动等触觉信号对用户进行提醒;
3.3.3 声觉反馈:通过音乐,提示音,闹铃等声音信号对用户进行提醒;
在评估过程中,要求智能手环在使用说明书中所规定的场景下,相对应的反馈能够正确的动作并且被清晰的识别,确保用户能够得到正确的通知并能便利的采取相应的动作。
总之,沿着"智能手环采集外部信号 – 智能手环向中央处理单元传递数据信息 – 中央处理单元完成运算和统计后向智能手环传回数据信息 –智能手环向用户进行信息的展示和反馈"这一闭环的回路,我们的评估方案中将可能影响到用户对于智能性感受的各个环节进行逐一评估,确保宣称的功能能够正常实现,并且能够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
4.可长期穿戴性评估
大到整个行业,小到具体的产品,影响可穿戴设备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如何保持用户的粘性。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用户购买了一个可穿戴设备,刚开始因为新鲜,好玩而一直佩戴,但往往一段时间之后,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将这个可穿戴设备束之高阁,不再使用。除了可穿戴设备能否带来直接的使用效果之外,可穿戴设备的佩戴和使用感受也直接的影响着用户的使用粘性。
影响到用户佩戴和使用感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评估方案结合市场中所反馈的一些问题以及对使用用户的调研分析,根据以下这些方面对智能手环的可长期穿戴性进行评估。
4.1 智能手环的外观特征评估
首先,考虑到长期的佩戴,手环的尺寸和重量参数需要和用户说明书中的数值进行核实;其次,影响到佩戴感受的各个环节,如利角毛边,腕带的可调节性,紧固性,附件替换的便利度,是否适用于左右手佩戴,操作的便利度,紧急按钮的易触及性等,都在考评之列;最后,将按照国际通行标准 SNV195651 进行气味测试的评估。
4.2 皮肤接触材料评估
手环和皮肤接触的部位,金属镍和其他非金属材质都可能会造成皮肤
- 智能手环五大主流MEMS传感器盘点(02-19)
- 智能手环的PCB板设计注意事项(07-25)
- 智能手环设计在老年门禁系统中的运用(09-04)
- 大联大友尚集团推出基于TI产品的个人健康智能手环解决方案(06-14)
- 几种解决方案助力智能手环转型升级(09-10)
- 解析:智能手环如何追踪人们的健康数据(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