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非线编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非线编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时间:11-30 来源:不详 点击:

非线编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任何系统都是由若干个元素组成的,在是至关重要的:

文件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所有素材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记录媒体(硬盘、光盘和软盘)中,并以树状目录的结构进行管理。每个文件被分成标准大小的数据块,通过链表进行快速访问。在这一基础上,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快速定位编辑点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编辑工作中主要用到两种文件-素材文件和工作文件。工作文件包括用来记录编辑状态的项目(工程)文件和管理素材的库文件等;素材文件可粗略分为静态图像、音频、视频、字幕和图形文件等几大类。素材文件中除了可记录画面和声音数据以外,还能够保存素材的名称、类别、大小、长度及存储位置等信息,极大地方便了节目的制作和素材的管理。

图像

    通常,可以用多种格式保存数字化的彩色静态图像文件,而且不同格式的图像可互相转换。图像文件资源极其丰富,兼容性也比较好,一般可在不同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之间交换。编辑中较常用的是录制三维动画的TARGA格式、平面图像处理用的TIFF格式和彩色位图图像BITMAP格式的文件。

图形

    字幕文件是计算机内部生成的矢量图形文件,它与图像文件的主要区别在于,任何时候都可以对文字和图形对象进行修改,调整其大小、位置、色彩和层间覆盖关系。图形文件不象图像文件一样,记录屏幕上每个像素点的色彩信息,而是记录关键点的坐标、颜色和填充属性等参数,因此在磁盘上占用的空间比较小。

音频

    录入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声音多数以不压缩的采样波形文件的形式保存。在音频数字化时,模数转换的采样频率和采样深度影响系统中存储的声音信号的质量和音频素材所占用的磁盘空间。采样频率越高,采样深度越大,录制的声音质量就越好,相应占用的存储空间也越大。目前多数电视台播出时采用单声道的电视伴音信号,一般采样频率22KHz以上,采样深度16比特即可满足要求。随着对伴音质量要求的提高,部分电视台已过渡到使用立体声音频信号进行部分节目的播出,相应地需要选择CD质量的声音处理方式,即以44.1KHz的频率采样,记录成16比特的立体声信号。

视频

    一般用分辨率、帧速率和色彩数等参数作为描述数字视频信号的指标。分辨率反映画面的清晰度。分辨率为384×288的电视图像与分辨率为384×576的电视图像的画面质量有明显的区别。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要求图像分辨率为720×576或768×576(PAL制)。PAL制电视节目的帧速率为25fps(帧每秒);制作多媒体光盘出版物(CDTITLES)时一般选15fps的帧速率。电影和NTSC制式电视的帧速率分别为24fps和30/29.97fps。描述每一像素的字节数决定了最多可同屏显示多少种颜色,一般为256色、65536色和16777216色(即真彩色)。色彩数越多,能表现的彩色层次越丰富。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