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A中的BF
[b] 问题总结:[/b]
[b] 1,LTE单流波束赋形中层映射及[/b][b]预编码[/b][b]的实现方式[/b]
[b] 2,LTE-A中,终端天线数目增加,可否在终端做BF,能带来什么好处,若不能做,除终端体积、点亮限制,还有什么原因?[/b]
[b] 望高手指点[/b]
回复 1# 的帖子
高手谈不上,只是想一起讨论一下:
1、首先一点小疏忽:TM7是R8,dual layer BF(TM8)是R9。
2、对于TM7(单流BF),是一种特殊的单端口,我们知道对于单端口来说,层映射以及协议意义上的precoding都是透明的,透明的含义就是不做任何处理:进来是啥出去就是啥。有人说赋型也是一种预编码,但这个预编码不是协议意义上的precoding含义。
3、对于你第二个问题,可能还忽视了几个因素:
1)对于赋型,一般至少4个天线才能体现出比较明显的效果,所以说赋型是一种“天线密集型”的技术;
2)赋型与分集、空间复用之间的互斥关系,尤其是在4天线的情况下:要么用来做赋型,要么来做分集或SM,不可能二者兼得。个人认为R10在上行天线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了后者而舍弃了赋型。对于基站侧8天线,可以分成2组正交极化的天线组,所以赋型可以与分集/SM同时作用。
呵呵,一家之言。
恩,目前确实uplink 做 beamforming 比较困难啊,David Tse 的一个学生现在在MIT 做教授的写过一个论文,就是 MIMO Diversity 和 Multiplexing 之间的 tradeoff
回复 2# 的帖子
anyway,谢谢LS的观点.
关于第一点,确实是我记忆有误。
关于第二点,在看的有些资料中也把Beamforming作为一种预编码方式,而且说是在MIMO中的波束赋形有BD和ZF算法等,我理解这就相当于一种非码本的预编码方式。在LTE中,TM7下天线端口5的Beamforming,既然层映射及协议意义上的precoding都是透明的,那如果我的物理天线配置是4X2,那这个物理天线数目和天线端口该如何实现映射呢?在接收端,单流赋形,能不能理解成终端两根天线接收相同的数据流呢?还有一点,我看说LTE中的beamforming是要用到专用导频的,而且是DRS,而SM和传输分集都是用到的CRS,我们在做信道估计时也是利用CRS做的,如果beamforming用DRS,那这个DRS用在何处呢,如接收端信号解调,对接收端信道估计会不会有影响?
关于第三点,我也有看到将八根天线分为两组,做双流Beamforming,可以和SM/分集同时作用,但此时前面的层映射和预编码又该如何处理,是只做两层的层映射还是八层/四层的层映射,同样,我的理解此时的precoding,就应该是协议意义上的precoding,那这时的precoding的码本该怎样选呢?
呵呵,有人讨论一些问题还是会加深理解的
狭义的BF是传统的窄波束指向;
广义的BF可以包括所有预处理的,协议中的Precoding预处理也可以认为是广义的BF。
第1个问题就是简单的透传,没有什么处理,第2个问题,是限于终端的体积,不像基站的天线,可以做到较大,天线间距可以做到半波长,兼顾强相关下的波束赋形和弱相关下的分集、复用,而终端多天线间的间距远小于半波长,阵列孔径很小,作赋形时波束会很宽,没有啥赋形增益(由于相关性很强,可以看作一根天线,全向发射),所以只有设计成“双极化”等方式下的弱相关,用于分集或复用,如果还做成强相关,那么不如作单天线好了。
回复 4# 的帖子
我所理解的bf应该是指狭义的BF,而且看了一些资料,Beamforming和precoding使用条件也是不同的,一和天线间距有关,还有一个和SNR大小有关。呵呵,共同探讨
回复 5# 的帖子
恩,3Q,看了你的解释,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是彻底明白了。
但如果基站端8天线或4天线时,做双流Beamforming,此时前面的层映射和预编码又该如何处理,是只做两层的层映射还是八层/四层的层映射,同样,我的理解此时的precoding,就应该是协议意义上的precoding,那这时的precoding的码本该怎样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