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测试测量 > 测试测量技术文库 > 电容式触控电荷转移横向模式技术

电容式触控电荷转移横向模式技术

时间:01-16 来源:中电网 点击:

目前电阻式触控面板由于其多层材料堆栈架构的限制,使其在透光度与计算手指位置的精确度上不若电容式触控面板来得好,电容式触控面板若采用电荷转移技术中的横向模式方案,则更可解决电容式触控屏幕噪声与噪讯比的问题,从而开发更具优势的电容式触控屏幕。

由于触控屏幕反应迅速,而且是直观式操作,因此正迅速被各类消费电子产品和交通售票系统等工业及商业设备选为使用者接口。

在技术层面上,触控屏幕早在数10年前就已确实可行,但早期技术并不适用于低成本的大众市场应用,这些技术包括红外线系统与表面声波感测系统,由于红外线系统采用由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构成的传感器数组,用以检测使用者的手指是否靠近屏幕表面,而阻断经过调制的光束,而表面声波传感器,因手指接近屏幕表面时会吸收声波,因此该技术可根据声波的变化确定是否有手指触及屏幕。

除上述提到的技术之外,还有几种其它技术,不过目前的主流趋势是电阻式和电容式感测,这两种技术都有其优势,但最新的电容式控制IC不单能简化单触控应用,而且还可以实现电阻式感测系统无法提供的多指触控功能。

电阻式触控面板 囿于架构而导致诸多缺点

电阻式触控屏幕已摆脱从1970年代就存在的专利限制桎梏,这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很简单,主要部分是由两层微小空气隙隔离的透明电阻材料组成,一般是淀积在塑料膜和玻璃基板上的氧化铟锡(ITO),其中,顶层是软性的(Flexible),而低层是硬性的(Rigid),中间有许多细小的透明间隔点以隔离两个导电层(图1),当用户手指按压顶层时,在接触点形成电压梯度时,电子控制组件会对之进行感测,并计算出X、Y坐标的位置。

图1:电阻式触控面板原理示意

图2:电阻式触控屏幕电极正交电位计

在最简单的四线(Four-wire)电阻式连接中,顶层两端和低层两端分别各连接两个电极,两层的电极互相呈九十度交叉,形成四线星状连接结构,这实际上就是一对彼此正交的电位计(图2),相当于机械操纵杆的平面屏幕模拟。 为了在X轴方向测量触摸位置,触控板的控制器将X-设为接地,而X+偏置为参考电压,然后从Y层的两端读取电压,以找出X轴上两层的接触点。同样地,控制器透过在Y层的电极上加载驱动电压,并从X层读取触摸点电压,可以确定Y轴上的触摸位置。

这种技术的变化形包括五线系统,基板带有ITO涂层,四边都有电极。软性隔膜为第五个电极,当用户手指压按时,控制器可测量出X和Y轴的电压,从而确定触摸的位置。这种排列通常可提供比四线结构更佳的稳定性和更长的寿命。其它变化还有适用于大型屏幕、分辨率更高的六线和八线系统。

电阻式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接口电子结构很简单,控制器只须在一对电极上加载参考电压,同时测量另一对电极间的电势即可,而这一点利用片上(On-chip)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OSFET)开关、模拟多路器和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就可轻松做到。若ADC进行差分测量,测量结果实际上成为比率计(Radiometric),可使用Vcc和接地作激励(Stimulus),透过适当的设计,就完全有可能获得4,09*,096的分辨率。

相反地,这种技术的主要缺点源于触控屏幕的多层结构。其基层一般是玻璃,表面涂有一层均匀的ITO,顶层通常由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制造,内表面(Inner Surface)也涂有一层均匀的ITO,而外表面(Outer Surface)则有硬涂层,以为保护作用,而形成空气隙以把这些导电层隔离开的细小透明间隔点常在打印制程中产生。这种多层材料堆栈的多层结构对透光性有所影响,一般将降至约透明玻璃透光率的75%,同时,空气间隙可能产生薄雾效应,进一步降低清晰度。此外,这种结构很容易刮伤损坏,而且因为机械轴性不重合,还须仔细校准以确定X、Y坐标范围,其它弱点还包括可能吸收电气噪声,尤其是来自液晶显示器(LCD),这时一般须进行滤波,将导致反应时间的延长,当然,控制器一次只能处理一个触摸位置,也是一大局限。

利用电荷转移技术解决应用挑战

由于电阻式触控屏幕存在缺陷和局限性,许多设计人员已转向投射式电容感测技术。这种技术在IC形式上分为好几种电路,主要包括容抗(RC)时间常数测量电路,如弛张振荡器、直流(AC)电流测量组件,以及电荷转移(Charge-transfer)组件。电荷转移组件又分为单端模式(Single-ended)和横向模式(Transverse-mode),选择上述任何一种方法,利用在两层或更多迭层上的电极行列数组,都可以实现触控屏幕。

RC时间常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当电容组件C随手指触摸改变时,电极区域充电或放电所需的时间也随之改变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