μPC1366C+μPC1353C电视机的装配调试
要求在2~3秒时间内完成一个焊点的焊接。
⑥、行逆程电容和阻尼二极管不可漏装或开路。
⑦、组装集成电路时,要求烙铁外壳可靠接地,焊接时速度要快,焊点均匀,不虚焊、不短路、无毛疵。
3、电路检测、调试
①电源电路的调试:黑白电视机的电源输出应稳定在12V。如果不是12V,可以通过调整取样电阻的方法校正,如果不能调整,那一定是电源部分存在故障。若输出电压偏高调不下来,要检查稳压二极管是否开路或稳压值是否偏高,取样比较三极管是否开路等;如果输出电压偏低,要检查基准稳压二极管是否装反或击穿,取样比较三极管是否击穿等。只有调整好电源后才能进行其他电路的调整。
②行电路的检测与调试:由于行扫描电路工作于高电压、大电流状态,所以组装完毕后,不能急于通电,应先检查元器件的组装是否正确,工艺是否符合要求,然后检测一下行扫描电路的在路电阻值。行供电开口未封时,红表笔接地,黑表笔测行供电在路电阻为10k左右;黑表笔接地,红表笔测行供电在路电阻为8.5K左右;封口后,红表笔接地,黑表笔测行供电在路电阻为850Ω左右;黑表笔接地,红表笔测行供电在路电阻为800Ω左右。检查工作完成之后,才可进行通电检测,否则可能因组装上的问题而造成元器件的损坏。通电后的检测步骤如下:
(a)电流检测:通电前前级电路的供电工艺开口暂时不封上,而是先用万用表直流电流挡串接在该开口处测电流,正常时该开口处电流应为55~65mA左右(场电路未工作时)。该开口处电流正常后,可用焊锡将开口封闭。
(b)行振荡级检测:供电开口封闭后,经该开口处向行振荡级,行激励级提供直流电源。对行振荡级的检测首先是判断其是否起振,判断的常用方法是听行频叫声来判断是否起振。由于我国电视制式规定行频频率为15625Hz,刚好在人耳的听觉频率之内,所以行振荡器起振时,可听到轻微的行频"吱吱"叫声。调节行振荡线圈的磁芯,"吱吱"声的频率会有所改变。
(c)行激励级的检测:正常时,行激励级基极直流电压一般为-0.1V左右的负偏或为零。行激励管集电极电压为10.5V左右。用示波器可观测行激励管集电极的正常波形。
(d)行扫描电路后级的检测调试:将万用表串人行输出管供电开口上,在未接偏转线圈的情况下行输出管集电极电流正常值约为300~400mA左右。若电流值正常,则可用焊锡将开口封上;若电流太大或太小,说明行输出还有故障,应仔细检查。在行输出级开口封上后,检测行输出管基极电流。
检测方法如下:焊下行输出管基极上串联电阻的一只脚,将万用表置于直流电流挡,串入该回路内,此时表上指示的电流值应为50mA左右。行输出管基极上应有1.5V左右的"dB"电压值,-0.3V左右的平均直流电压和正常的行脉冲信号。行输出管集电极上应有27V左右的电压,若此时行输出管的集电极电压只有12V的电源电压,或者为0V都说明行输出级未能正常工作。
(e)中、高压电路的检测:100V中压电路的任务主要是向显像管加速极、视放电路、亮度控制电路供电。400V中压电路主要任务是向显像管提供聚焦电压。高压电路是向显像管提供所需的阳极高压,正常值应为13kV左右。
③、场电路的检测:对于场振荡部分的检测,主要是判断场振荡是否起振和能否产生锯齿波。场激励、放大输出部分的检测,主要是判断场激励电路是否有锯齿波输入和输出。用示波器能够观察场扫描电路的波形,可按信号流程的顺序,从场振荡级→锯齿波形成→锯齿波输出。
④、视放电路的调试与检测:
(a)通电前的检测。为检验视放电路组装是否正确和避免元器件因通电而受损,所以通电之前应对视放电路的在路电阻进行检测。
(b)通电后的检测调试。视放电路各极的在路电阻值基本正常后,便可通电进行检测。通电后测视放管的集电极电压应比原理图上所标注的电压高30~40V,这是因为目前中放通道尚未连接,视放管基极上无偏置电压所致。可通过给视放管加上一模拟偏置的方法再测视放管集电极电压。
⑤、高频头的检测:电视机是由直流稳压电源向高频头提供11.5V的电源电压和3V的AGC电压。将万用表置于直流电流挡,分别串人两供电回路中,高频头电源供电电流约为15mA左右,AGC电流约为50~100μA。两电流基本正常,说明高频头内直流通路基本正常。
⑥、公共通道的检测:公共中放通道组装完毕后,应检查元器件安装是否正确,将万用表置于100mA挡,串八公共通道供电开口处,测得的电流约为70mA左右。
为较准确地调校该电路的谐振频率,可按以下方法进行调试。
(a)、改自动增益控制为手动增益控制。μPC1366C内部的AGC电路,对
- 基于μPC1366与CμPC1353C的电视机的装配调试(08-10)
- 高效电源管理技术助力节能环保(10-20)
- 机顶盒与电视机电源开关联动一法(02-20)
- 多媒体技术入门篇(03-12)
- 让机顶盒遥控电视机(01-18)
- 一种便携式电视机软件的升级系统设计(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