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应用设计 > 消费类电子 > 等离子/液晶哪个好? 卖场如何选电视解析

等离子/液晶哪个好? 卖场如何选电视解析

时间:02-01 来源:万维家电网 点击:

离子电视的生产,但是市场份额一直不大,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外资品牌中,其实就是松下 一家在负重前行。

国产方面,由于四川大地震的突袭,长虹 等离子电视机的生产线建设无疑会受到影响。不过令人鼓舞的是,长虹 自己生产的等离子面板即将下线。这也让国人增添了更多的期待;在以后的等离子电视的生产中,长虹 将采用自己生产的PDP面板进行组装,形成自产自销的完整模式。另一个品牌就是海信 ,它在小尺寸等离子市场有着不错的表现。

液晶面板的选择

液晶面板按显示技术可分为硬屏和软屏。软屏主要指VA类面板,硬屏则是大家所熟知的IPS面板了。目前使用两种面板的厂商阵营主要包括:IPS硬屏生产厂家:LPL(LG 、飞利浦 尽管已经大部分撤资,但是在高端产品中仍采用S-IPS面板),IPS阿尔法(松下 、东芝 (日立 已经撤资);VA类面板生产厂家:夏普 ,三星 ,S-LCD(索尼和三星 的合资公司),台湾屏(友达、奇美、中华映管等)

三星 Samsung电子的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技术属于VA技术的范畴,它是MVA技术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其综合素质已经全面超过后者,而改良型的S-PVA已经可以和P-MVA并驾齐驱,获得极宽的可视角度和越来越快的响应时间。PVA采用透明的ITO电极代替MVA中的液晶层凸起物,透明电极可以获得更好的开口率,最大限度减少背光源的浪费。三星 主推的PVA模式广视角技术,由于其强大的产能和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被日美厂商广泛采用。目前PVA技术广泛应用于中高端液晶显示器或者液晶电视中。VA类面板也属于软屏,用手轻轻划会出现类似的水纹。

在各方面性能上,IPS硬屏响应速度快,运动画面出色,画质稳定,可视角度大,成本较低。IPS面板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两极都在同一个面上,而不象其它液晶模式的电极是在上下两面,立体排列。不过,由于电极在同一平面上,不管在何种状态下液晶分子始终都与屏幕平行,会使开口率降低,减少透光率,所以IPS应用在LCD TV上会需要更多的背光灯。在一定程度上,耗电量要大些。此外还有一种S-IPS面板属于IPS的改良型。

总结:之所以分为硬屏和软屏,其实主要指的是两种面板的液晶分子排列有区别,在切割尺寸上也有不同。除了32英寸、37英寸,三星 屏的尺寸主要是40英寸、46英寸;IPS面板则为42英寸、47英寸;其次台湾面板也有42英寸和46英寸的规格,大家在挑选的时候,主要根据自家居室的大小以及可视距离来选择尺寸,没必要刻意为了面板而绝对的选择面板,S-PVA和S-IPS面板都各有优势。


400Hz与480Hz子场驱动有何区别

作为最受市场关注的焦点,42英寸全高清机型一直是众多消费者追逐的对象。在等离子阵营中,目前松下 在该区间的产品有两款主打机型,分别是42PZ800C和42PZ80C。两款机器除了外观上的不同以外,PZ80精简了一组HDMI接口(拥有2组),同时取消了24p影院输出模式。上述两个功能的取消对实际使用并无大碍,24p功能只有连接蓝光播放机的时候才有发挥空间。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42PZ800C拥有480Hz子场驱动,而42PZ80C则拥有400Hz子场驱动。那么主要的区别在哪呢?对于性能的影响大不大呢?

根据等离子电视的显示原理,电视机在工作时,单个像素只能呈现"亮"或"灭"的状态。等离子电视在显示图像的时候一副明暗不均的画面不是一次性显示完成的,而是通过增加闪烁次数来调整亮度的。

\

PZ80系列的400Hz子场驱动

以NTSC制式的节目来说,每秒钟要显示60幅画面,如果像其他电视一样每幅画面只显示一次,那么等离子电视将无法表现亮度的强弱。等离子电视要将每幅画面分解为8幅子图像,也叫做子场画面。也就是说在短短1/60秒的时间里,要显示8幅子场画面,实现256级明暗变化。

PZ800系列的480Hz子场驱动

在中国,由于是PAL制式,电视节目本身是50Hz的,电视节目都是以每秒50幅的速度显示出来。电视机对接收到的信号在0.02秒的时间内进行8次子场放电,也就是说在1秒钟的时间里进行了400次子场放电。而480Hz子场驱动,就是将50Hz的信号转换为60Hz,配合每幅8次的子场扫描,能够达到每秒高达480次扫描的画面。

总结:在实际使用中,如果您只用来收看电视节目,400Hz子场驱动的42PZ80C更适合选购。因为50Hz转换为60Hz,技术再好也不会完美。如果用来观看60Hz的高清电影,42PZ800C的480Hz子场驱动的效果会更好。这也就是400Hz与480Hz子场驱动之间的区别。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