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应用设计 > 消费类电子 > 解开松下VIERA的秘密

解开松下VIERA的秘密

时间:01-31 来源:PChome 点击:

在竞争激烈的平板电视市场中,松下的VIERA以具有极高的质量而显得格外的醒目,他们积极开发出能够把黑色真实的表现出来的等离子电视的REAL BLACK驱动电路以及能提高动态画面的液晶电视驱动电路CLEAR FOCUS等有关改善画质的先进技术,并且已经投入到产品上去。今天我为大家揭开松下在平板电视上独创技术的秘密。

松下的等离子电视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出类拔萃的超高对比度。2000年发售的42寸等离子电视TH-42PM2就实现了3000:1的超高对比度。当时家用等离子对比度只有500:1左右由此可见VIERA所能达到的3000:1的高对比度可以说明松下的实力。

为什么松下5年前就能实现如此之高的对比度呢?他的秘密就隐藏在Real Blak驱动电路这项松下独家技术。等离子的基本运行是由输入,维持,消去这三项过程构成,如果分的细一点在输入驱动电路之前一个预备(消去)放电过程。

这是让等离子充分发光,显示完美图像不可缺少的过程。等离子的光是主要原因,会产生没有发光却仍然会产生黑色躁动的问题因此松下对输入特性进行全面的研究借由管理每10-12个子场所需的预备放电减少到1个画面的显示只有1次从而成功地抑制住了发光电平.

这可以说是3000:1的原动力Real Blak的技术支撑是1996年收购美国PLASMACO公司所谓斜坡长技术,所谓斜坡波长[斜坡/RAMP]就是把过去一下子突然提高的波长让他缓慢的倾斜的的上升,从而达到黑色细腻安定的做法。

虽然松下等离子在那和阶段实现了接近CRT的明暗对比,但是如果黑色这么深沉,就需要有适合他的灰阶来表现,因此松下在他的一号等离子TH-42Pv20c上努力的使其表现力达到了1536灰阶在当时这可是最高灰阶表现。可松下并没有满足,于是下一代产品TH-42PV30C系列成功地把对实物影像影响最大的低亮部分的阶段数提高到2048而去年的PA500C还实现了不仅仅是亮度,还有所有领域都能实现2048阶段(CINEMA模式)。

今年发表的PV600C系列明暗对比已经别提高到4000:1,同时还获得了3000色阶表现力,不只是白色的延伸,黑色的细腻,还获得了能够表现出细微黑色层次的平滑感。不仅提高了图像处理器的速度还改良了面板本身的驱动电路。从实质上改善了色阶的的解析力。同时加入松下独有的Motuon Pattern Noise Reducition动态画面处理技术。

随着今年下半年FULL HD成为市场热点以来实现等离子的FULL HD却是比较困难的事最大问题还是在于数字显示元件的显示方式等离子的基本运作是输入,维护,消去,输入驱动系统必须每秒进行600-720次左右的Address放电。Address是扫描线单位就是说需要垂直方向的像素在变成FULL HD之后需要更高的处理能力。松下利用特有的技术克服了这一难题。

推出了首台FULL HD等离子电视TH-65PX500画面有效尺寸是水平1434mm垂直806mm对角线1645mm他的画质超乎想象黑色深沉,曾次感极强。目前更是推出了超乎想象的103寸的超大屏幕等离子。

下面来看一下松下的液晶电视,虽然松下是不折不扣的等离子倡导者但是他的液晶同样出色VIERA的高端系列LX500/600系列采用了松下具有独创性的技术。首先是心脏部分的液晶面板使用了视角更大,明暗对比也很优秀的IPSa面板。

夏普和三星所采用的的MVA液晶面板是重视明暗对比,用前后的电极让液晶垂直排列。但是IPS是水平排列电极,使液晶平行排列,由于液晶分子是平行旋转,所以脱离了受视野的影响。

以前IPS面板唯一的缺点就是如果从斜上方或斜下方看明暗对比会产生变化,但是松下所使用的IPSa面板由于装备了广角滤光片,所以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从个角度看不会发生对比变化,画质也没有丝毫改变。

改善液晶画面延迟的方法有不少利用液晶分子弯曲变化表现影像浓淡,的液晶面板具有中间色调的响应速度会比从白到黑,或从黑到白的延迟现象从灰色变化成有点暗的色调,或转变成明亮的灰色时容易伴随运动产生延迟,变得很难看。对于这个问题惯犯使用的是强制对响应速度的中间领域实施驱动变调的Quick Shot技术。听说松下由于以像素为单位比较迁移画面于后一画面的亮度,针对有可能延迟的像素实施加减驱动强度的处理,从而提高响应速度。

液晶的图像和CRT和等离子比起来,无论是从锐度色度还是比较低,主要运因在于不断依次同步显示画面的显示方式。虽然响应速度快了但是液晶在持续发光的背光板前面还是会有拖影出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开发出90画面/秒驱动显像元件Frame Creation以及由扫描背光板构成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