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中移动出国际漫游“新规”,除了计费简洁化还有啥?

中移动出国际漫游“新规”,除了计费简洁化还有啥?

时间:02-06 来源:钛媒体 点击:

2017年2月,中国移动国际漫游集中计费系统上线了。

这个消息仅仅在移动内部做了一个信息通报,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变化即将带来多大的价值。

从一段历史说起

随着国人钱包越来越鼓,全球化交往越来越多,出国出境旅游以及参加国际会议,已经越来越成为家常便饭。国际及港澳台自动漫游业务(以下简称国际漫游)也早就不是一个冷僻的事儿了。

但在上个世纪,GSM刚刚在中国开通的时候,国际漫游还是个鲜为人知的新业务,而国际漫游的运营规则,也是从那时一直延续下来的。

最初开通国际漫游的,是GSM的话音业务。根据国际标准,国际漫游用户在拜访地开机时发起位置更新,通信网络自动寻址到归属地的HLR(归属位置寄存器)确认用户身份。如果用户是有效用户,那么这个用户就可以打电话了。

打电话的行为发生在拜访地,由拜访地的MSC(移动交换中心)直接发起呼叫和组织接续,和归属地无关了。

举个例子:一位北京移动的用户漫游到了巴黎,在巴黎开机后,法国的运营商会到北京移动的HLR确认用户身份,如果确定这个用户具备国际漫游资格,那法国的运营商就会为这个用户提供服务。而且用户在巴黎打电话的业务流程和接续方式,和法国自己用户在巴黎打电话完全一样。

电话打通只是业务运营的开始。由于中国移动采取属地运营的模式,因此需要将话单送达到各省公司,由省公司完成批价处理和合账缴费。漫游话单是在法国产生,用户却是在北京交费,这就需要漫游结算体系。

法国的运营商采集用户的漫游话单,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发送到中国移动的漫游结算中心,再由结算中心把话单转给北京移动。然后北京移动拿着话单向用户去收钱,同时根据话单里的金额将相关费用通过总部结算给法国运营商。

这个过程里,海外运营商负责给话单+要钱;漫游结算中心负责话单的中转和结算资金的传递;省公司任务最重,需要负责接受话单、计费、收费,再把钱转给漫游结算中心。

近二十年来,虽然移动通信技术和业务不断演进和变化,国际漫游也从最初的话音业务逐渐拓展开来,但由于国际运营商之间的结算规则没有发生大的调整,因此这套上个世纪建立起来的漫游结算体系,一直没有变化。

反思

运营商国际漫游结算的整体规则和框架没有变化,那么这些年来,进步和变化都在哪里了呢?

首先,是简化了国际漫游计费标准。

以前,用户的国际漫游费是基于海外运营商的结算价格,不仅价格高低取决于海外运营商的报价,而且一个国家一个价格,不仅用户晕头转向,甚至运营商自己的客服也必须查表才能搞明白。

后来,中国移动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将国际漫游的话音资费改为每分钟1/2/3元,国际漫游的流量资费改为每3兆3/6/9元和30/60/90元包天不限流量,每个国家漫游资费都在有限的区间里。这下子,资费就好记了。

与话音业务需要等待漫游话单回来,才知道用户有哪些行为不同,对于流量业务来说,网络组织发生了质变:用户上网的行为,要回到国内的GGSN/PGW才进到互联网里,因此,在国内的网元上,就有了国际漫游的流量信息。

几年前,我们做过一次国际漫游流量业务的结算流程优化,将话单采集点从海外结算文件迁移至国内网元。用简单的话说,就是不再等海外的话单,而是直接采集话单下发省公司。这个优化使国际漫游流量话单的传送时延从数周压缩到数小时,大大提高了省公司欠费风险控制能力,降低了不少坏账损失。

其次,是国际公司的成立。

与传统电信运营商不一样,中国移动旗下的国际公司,最主要的业务就是漫游。

背靠中国移动的海量客户规模,作为全球最大市值的运营商,国际公司通过谈判不断降低漫游资费,为下调国际漫游资费创造了空间。

中国移动国际公司并不甘心只做漫游业务,曾经积极走互联网拓展的路。还有人记得当年的"JEGO"么?这个业务创新性很强,试图打擦边球,可惜最终还是被判为越界,但沿着互联网的思路继续拓展国际业务的火焰却没有熄灭。

变革

在2G时代,中国移动的两级体系大放异彩:省公司各自为战,根据属地特性百花齐放;总部作为枢纽,开展漫游业务和其他全网业务的运营组织。

但随着业务互联网化的发展,全网业务越来越多,两级体系的弊端也逐渐呈现。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新的业务产品上线周期太长,受到各方吐槽。

如果要开发一个全网业务,需要:

(1)总部制定全网改造方案;
(2)各省根据全网方案结合本地情况制定本省改造计划;
(3)各省分别实施系统改造和测试;
(4)总部与各省系统进行联调测试;
(5)全网开通。

整个过程的正常周期,需要2个月。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