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移动支付的“马太效应”,谁能破除?

移动支付的“马太效应”,谁能破除?

时间:11-17 来源:比特网 点击:

作为融合金融、通信、互联网三大领域的移动支付,近年来一直在三大阵营的博弈与妥协中按部就班地发展。从过去的情况看,上述三大阵营势均力敌,无论哪一方均未能在较量中明显胜出,更没有哪一方能够取得绝对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然而,这种相对均衡的态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根据近期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布的报告,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系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领先优势。

三大阵营差距渐显

根据CFCA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手机上网比例为83.4%,首次超越PC上网比例的80.9%,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CFCA对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居民的电话随机访问结果显示,2014年移动支付使用率显著提升。远程支付使用率由2013年的13.3%提高到37.8%,近场支付由3.6%提高到8.5%。

在远程支付方面,各种支付方式使用率相比2013年均有明显增长,快捷支付、手机银行支付、第三方支付仍为主流支付方式;而由于更换手机、卡片的繁琐与对安全的担忧,近场支付尚未规模化发展,使用过近场支付的用户对于银行支付品牌的认知度需要加强。

CFCA也对移动支付NFC的品牌影响力进行了调查。其中,支付宝钱包NFC以54.3%的认知度高居榜首;排行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是中国移动的"和包"以及中国电信的"翼支付",认知度分别是23.3%和18.9%;银行系的中国银联"闪付"、招商银行手机钱包、浦发银行手机钱包,则分别以18.5%、14.8%和14.8%的比例,位居第四至第六。排名第一的支付宝钱包NFC的认知度是运营商的两倍之多,更是将银行系支付远远甩在了身后。

无独有偶,咨询公司iResearch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在2014年第三季度在线支付市场中,支付宝居于领先地位,抢占了49.2%的份额,腾讯旗下的财付通(Tenpay)占据了20%的份额。

由此可见,在移动支付方面,互联网、运营商、银行的实力逐渐拉开了差距,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系遥遥领先,银行殿后,运营商则介于其中。

经济学上有一个规律叫做"马太效应",即强者恒强,大者恒大。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过去通过电子商务在互联网在线支付领域建立了绝对领先地位,现在这种优势正在延伸到移动支付领域。

强相关性促成领先优势

支付宝钱包NFC遥遥领先与支付宝的强大实力以及其用户群体的特殊性不无关系。据统计,目前支付宝在全国共有3亿多实名用户,这些用户在10年间共进行了423亿笔支付。在长期使用支付宝的过程中,这些用户养成了在线支付的使用习惯,相对于运营商的通信用户以及银行的储蓄用户,支付宝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更高,是移动支付的强相关用户。而近年来,支付宝从PC端拓展到了手机端,2014年"双十一"全天,支付宝移动支付共发生了1.97亿笔,规模达到了243亿元人民币,占总成交额的42.6%。用户使用的手机支付宝,本质上就属于移动支付中的远程支付。由此可见,支付宝在用户基础和用户习惯养成方面占据领先优势,这是运营商与银行所不具备的。

从业务实现来看,支付宝钱包NFC使用起来也较为方便。用户只需要持有一部具有NFC功能的手机,通过开启支付宝钱包的NFC功能,就可以将手机的NFC标签靠近公交卡、银行卡等带有芯片的IC卡上,可读取卡内余额等信息,还可以对卡进行充值。相对而言,运营商的NFC移动支付业务则需要用户更换手机和SIM卡,其中更换SIM卡还需要用户支付费用,费时又费钱,大大降低了对用户的吸引力。

除了上述因素外,"快的打车"对拉动支付宝钱包NFC的影响力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告诉我们,移动支付的确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潜力能否爆发,主要在于能否抓住用户"痛点",找到吸引用户使用的业务。

运营商亟需找到引爆点

对比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和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可以发现两者在移动支付方面的优劣势非常明显:互联网公司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用户对于移动支付业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相对较高,这些公司还与众多商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移动支付合作商户的拓展;运营商虽然用户基础更为庞大,但是其用户对于移动支付的接受度相对较低,其优势在于运营商重视业务质量保障,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此外在与银行系的长期博弈过程中,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移动支付业务的拓展。

据悉,经过多年的开拓,运营商在移动支付方面也已经度过了最初的起步期,步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例如,中国移动NFC手机已经销售600多万台,业务也已经发展了80多个。但是,运营商尚不能为此而放松警惕。毕竟,运营商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