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一“网”打尽云计算?

一“网”打尽云计算?

时间:10-06 来源:3721RD 点击:

开放式vs一站式:谁更佳?

在记者的案头,摆着两份调查报告,一份来自Gartner,一份来自德勤。前者论证的是,企业或机构在引入两家厂商网络产品后,5年内可以节省大约15%~20%的TCO(总拥有成本),并且大多数企业在引入第二家网络厂商产品之后,网络的复杂性也持续下降。德勤的报告由思科委托所做,其结论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使用单一厂商产品和多厂商产品在总体费用上并没有差别,因为引入多厂商产品带来的最初的成本节省将被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不断增加的运营费用所抵消,并且此举还增加了服务支持、互操作、整合等运营方面的风险。

面对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网络厂商会选择何种策略?用户又该如何进行购买选择呢?

思科显而易见选择的是一站式解决方案。它不仅拥有全线的有线、无线、安全、优化等传统网络产品,近年来更是推出整合了服务器、存储、网络的UCS(统一计算系统),力求通吃数据中心大餐。

惠普、戴尔目前也拥有数据中心领域全面的产品线,不过,并没有推出整合型产品。惠普推出的融合基础设施架构集成并虚拟化了计算、存储、网络和管理资源。戴尔强调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开放,号称要让客户拥有充分的选择权。

后起之秀华为也是来势汹汹。不仅拥有全面的网络、服务器、存储、安全等数据中心产品,借助于传统的在通信领域的优势,华为还实现了高效的云间(广域)互联与灾备。

针对于大规模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华为今年5月份在Interop展会上发布的CloudEngine系列交换机,据称可满足从GE/10GE到40GE/100GE的4代服务器演进需求。与此同时,在9月初举行的华为云计算大会(HCC)上,华为还发布FusionCube一体机,融合了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以及虚拟化平台、云管理、分布式存储引擎等云计算软件。

在广域网设备方面,华为自主研发的NE40E路由器提供多数据中心间的灵活互联和IP SAN备份,在全球运营商和行业网市场均有着成熟的规模应用。在光传输方面,华为生产的OTN(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设备OSN系列产品具备海量级数据传送能力,最大支持40G/100G×80波(3.2T~8T),适合于对容量、实时性等要求较高的容灾系统。

不过,华为在竭力推出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在推进开放与合作策略,争取两条腿走路。其典型表现就是所谓的"被集成策略"。

华为企业业务BG CEO徐文伟曾表示,对华为来说,企业业务里面的渠道策略就是"被集成"。"什么叫被集成呢?就是我们提供标准化的产品、解决方案以及平台,通过合作伙伴一起去拓展业务、拓展客户。"徐文伟说,公司内部有一个决议,明确规定了华为被集成的策略。

在解决方案方面进行合作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今年3月,华为携手全球广域优化领导者Riverbed,共同发布了基于华为AR G3企业路由器的广域优化方案。而在今年的华为云计算大会上,包括英特尔、SAP、Citrix、用友、埃森哲、升腾、Seagate、VMware、CA、Asigra等20多家厂商在内的合作伙伴共同亮相,显示了华为的强大气场和开放心态。

在记者看来,华为之所以选择一站式解决方案和开放合作两种策略并行的模式,其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源于客户的需求。

"企业进行采购时一定要确定好自己的策略:到底是为了更便捷还是为了更省钱。"一位在国税系统工作了多年的网络主管告诉记者,如果为了省钱,就需要从多家供应商采购;而如果为了管理方便、系统稳定,则最好从一家供应商采购。根据他的经验,最好骨干网、核心网从一家主流厂商采购,汇聚与边缘产品可以考虑从其他家采购。这样既降低了价格,也使将来骨干网扩容时不会有太大麻烦。

"厂商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收费可能会高一些,但是解决了一些内部集成和优化的问题,拿过来就能用。如果由用户自己分别去采购,就要求用户有很强的集成能力。" Gartner数据中心研究总监曾劭清从另一侧面解释了两种策略的差异性所在。

由此看来,从一家供应商还是从多家供应商采购,其实没有绝对的好或坏的区分,关键是看自己的需求:图省事放心的当然是尽量选择某一供应商的产品,而对价格敏感的用户就需要引入多家供应商。

看来,华为的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正是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乃是对客户需求深刻感知之后采取的理性选择。

发掘SDN 正能量

正当数据中心网络如火如荼发展时,被视作为其颠覆性技术的SDN(软件定义网络)突然出现,似乎给网络大佬们来了一个当头棒喝。

网络后来者窃窃自喜:终于有了颠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厂商的机会了!

网络主流厂商也都不甘示弱,思科、惠普、Juniper、戴尔、博科等等都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