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李廷伟:融合与共赢是制胜之道

李廷伟:融合与共赢是制胜之道

时间:04-14 来源:中国电子报 点击:

会认为Marvell的业务是不是太分散,没有竞争力?其 实不然。我们有很强大的IP库,我们提供不同领域业务的基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做成不同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Marvell联合创始人戴伟立女士常常用"比萨饼"来形象地比喻Marvell所提供的多种技术。我们做的就像是比萨饼里的面饼,只要在面饼上加入不同 的馅料,就可以做出不同种类的比萨,如海鲜比萨、蔬菜比萨等。我们不但可以做比萨,还可以把面饼切成一条条的面包。做比萨和做技术一样,看上去是些不同的 东西,但有非常多的共性。

任爱青:半导体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热点的变化越来越快。摩尔定律遭遇瓶颈,客户需求和产业生态环境发生了多重改变。这对Marvell而言有何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

李廷伟:任何领先的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遇到瓶颈,比如半导体工艺从55nm到40nm再到28nm,越往上越难走。因此,对半导体厂商而言,凭借 技术领先的竞争策略也会遇到挑战。而且市场需求也产生了变化,单单技术好是不够的。因为现在的经济不是稀缺经济,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过去技术领先还有很 强的定价权,现在这些定价权都要看市场需求,技术和应用的融合以及用户良好的体验都非常关键和重要。

在传统家用照明和小电器领域,半导体技术 的发展也带给该领域非常大的改变。比如利用半导体技术改造传统的家用电扇和电灯,可节省20%~30%的能源。Marvell正在积极推广这些绿色节能技 术,当然这涉及电源管理标准的制定以及控制技术的开发。另外,未来智能设备市场会呈指数级的增长,将产生巨大的应用需求。我们也有很多企业级解决方案,通 过融合Wi-Fi、Zigbee等新的无线和控制技术,使整个大楼灯光实现统一管理,这些都是革命性的。

任爱青:2006年Marvell以6亿美元收购了英特尔的手机处理器业务。即使在现在看来这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决定。在经过6年的变化之后,你对这一次的收购如何评价?这次收购对公司这几年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李廷伟:这些年Marvell一路走来,回头来看,每一步都走得很正确。如果没有当初对英特尔处理器业务的收购,就没有我们智能手机的成功,就没有我们 在TD终端领域的成功,而这些成功和我们的技术积累也密不可分。虽然英特尔架构的芯片很贵,但我们通过融合自己的技术,可以把功耗做得更小,成本做得更 低,集成度做得更好。

任爱青:半导体业的整合已经变得非常频繁。Marvell也进行过多起收购,Marvell收购的原则是什么?收购之后如何快速整合?

李廷伟:智能、互联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我们看到这个趋势并持之以恒付诸行动。对于这一类技术的公司,如果合适,我们会考虑收购,然后将其技术 融合在我们的产品中。当市场由PC为主导向智能终端为主导发展的时候,我们收购了英特尔手机处理器业务;当中国TD发展的时候,我们收购了UT斯达康的无 线业务。现在看来,这些收购对Marvell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任爱青:Marvell每年有10亿颗芯片的出货量,代工自然是很重要的方面。Marvell是否遭遇过产能瓶颈?目前的主流工艺是多少?如何演进?

李廷伟:我们和台积电有非常好的合作关系。Marvell成立的时候,台积电还是投资方之一,后来Marvell变成了台积电最大的客户之一。到现在,双方合作都非常好,还没有碰到过产能的困难。我们现在主要生产40纳米工艺,到年底会转到28纳米。

致力于全方位融合

任爱青:Marvell的核心理念是"Connected Lifestyle",现在很多半导体企业也在谈互联及融合,对此你怎么看待?如何实现互联和融合?

李廷伟:芯片技术在PC、智能终端甚至智能家电和智能照明系统等方面,都可以实现非常好的融合。我们刚推出一款芯片,可以让手机和电视机互通。在手机上看 到的节目,只需一点就可以上传到电视,也可以通过3G或Wi-Fi把高清节目直接转到电视上。支持两屏双路显示的芯片技术非常具有创新性,技术难度很高。 在今年的CCBN上,我们推出的用于智能电视的双核1.2G芯片ARMADA 1500系列,不但可同时传输两路高清节目,而且集成度更高,运行更快,更省电。

目前Marvell拥有PON光纤到户技术,加上Wi-Fi和存储技术,可提供完整的家庭网关解决方案。智能互通互联实际上非常简单,用户体验非常真实,收费又不贵,如果产品的性价比高,是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的。

实现多屏融合的挑战在于不同手机之间、手机和平板电脑之间、手机和电视之间如何互通。芯片可以支持多路输出,终端的功能也就有不同的定义。就像电视机一 样,既可以变得更加智能化,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