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宽带流量不封顶时代将终结

宽带流量不封顶时代将终结

时间:01-21 来源:3721RD 点击:

无论从减轻网络压力的角度,还是增加流量收入的角度,全球电信运营商正在通过智能运营、提价、限流等各种方式兑现流量价值。

2月,有两条与网络流量的新闻十分值得关注。首先是自2月13日起,中国香港电信运营商须根据监管机构实行的公平使用政策,不再推出"无限上网计划",并须在合约中列明所有的限制条件。这意味着香港无线流量不限流时代彻底结束;另外,Deloitte(德勤)最新发布的《TMT Predictions 2012》,预测,全球"有线宽带无限时代即将结束"。文章指出,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使用使得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重新考虑其有线宽带的套餐形式和定价方法,来自5个国家的20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计划在2012年底前将实施制定每月宽带流量上限计划。

结合近一年来电信运营商的举措,不难预计,无论是无线流量还是此前被认为是"无限"的有线流量,流量不封顶的时代正在关闭大门,电信运营商正在通过智能运营、提价、限流等各种方式兑现流量价值。

3G:高流量高资费

种种迹象表明,流量资费提升已成主调。运营商普遍优化流量套餐设计,实行多种流量定价策略,朝着"融合定价、效益定价、弹性定价、分时定价、组合定价"方向进行优化,使资费更趋合理。

以美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为例,Verizon2011年数据套餐的价格较2010年有较大上涨,此外,Verzion近日还宣布宣布旗下使用3G不限流量资费的用户可以直接升级到4G LTE网络,同样享受无限流量套餐内容。这也是电信运营商缓解网络3G压力,通过资费形式向4G迁移用户的一种手段。不仅Verzion,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均加入了提高流量资费的阵营,据统计,包括AT&T、Verizon、NTT DoCoMo、T-Mobile等在内的电信运营商目前均以各种形式限制用户流量,这些形式包括了下调流量补贴、上调流量资费、停止提供无限量数据服务等。早在去年年中,荷兰皇家电信集团KPN上调了移动互联网资费,T-Mobile荷兰公司此前已经停止提供不限流量的互联网资费,近日又传出其美国网络将停止提供无限量数据漫游服务,根据新规定,用户在漫游状态下使用的数据流量将存在上限,而到达上限后数据服务将被切断。

当然,在不断上调资费的同时,电信运营商在不断努力提升网络容量,丰富互联网应用,用更加优质的服务来平衡流量资费收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分析人士指出,也只有这样,单位流量的价值才可保值、增值。3G流量作为目前全球流量的主要网络,单位流量价值将在全球范围普涨,"电信运营商在3G网络流量经营模式上已经成熟,并可为LTE流量定价提供参考。"

LTE:向3G看齐

目前,全球共有81个国家的218家运营商正在投资LTE,部署LTE网络为运营商带庞大运营支出,但目前的现状是,韩国SK电信和LG,新加坡电信,美国AT&T Wireless为代表的LTE运营商都已采取这个做法。普遍采用不限流量的方式吸引企业和个人用户向不限流量的LTE数据业务上迁移。分析机构Ovum指出,这将"会很快透支LTE的网络容量,重蹈3G业务时所犯的错误。"目前,这一观点已经被主流LTE运营商所认同。香港移动电信运营商CSL在亚太地区,最近采用了一个以LTE流量为基础的新的收费定价,这已被客户接受。美国移动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也在2011年7月放弃了无限LTE流量的收费模式。某证券分析机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当过渡到以流量为基础的收费模式时,运营商应避免复杂的定价结构。但运营商可以推出不同收费计划去迎合不同客户的需求。如建议对使用流量不断增长的客户升级到更高流量的收费计划。

有线宽带:试水流量上限

根据德勤的最新报告,来自5个国家的20多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计划在2012年底前将对有线宽带套餐设定流量上限。有分析师表示,这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部分国外宽带运营商已经开始面临流量压力。对此,中国联通研究院副总工唐雄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固网宽带实施流量收费目前来看并不现实,但利用流量资费分流区隔各种层次用户,实现固定宽带的智慧运营,却是较为可行的方式。

目前,全球固定宽带收费方式,是以包月为主;为了资源公平,有的运营商会附加合理的流量上限。四川通信设计院高级咨询师程德杰博士向记者解释,固网目前的压力,来自于固网的接入、传输和核心网以及内容服务器设备的压力,但从宽带技术未来的发展来看,固网的技术发展潜力远远大于移动网,因此,固网确实有流量压力,但目前并没有以流量计费的压力。

■主要国际运营商的流量定价策略

Verzion

鉴于其优质网络,始终保持其大流量定价的传统,去年年中取消不限流量套餐,调整为3款新套餐,超出部分另按流量计费。近期,又宣布原3G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