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起源之有线通信网的发展与融合
三网融合主要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其实,网络融合并不是一个新的思想或者技术,在网络技术(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发展的漫长历史中,网络融合一直存在并且还将一直存在下去。
在电信网方面,1876年贝尔最早发明了电话,使用电话机和传输媒介,人们就能够在两点之间实现语音通信,如图所示:
实现了两点之间的通信之后,人们最直接的想法就是通过两两互联的形式来实现任意两点之间的通信,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通信线路,实现起来并不现实,如图所示:
为了解决多点之间的相互通话问题,电信业界引入了交换技术的概念,通过引入一种叫做交换设备的东西,来实现任意两点之间的通信,如下图所示。采用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制造交换设备的成本,但是能大量减少通信线路所带来的成本,从而使大规模的通信网建设成为可能。因此,交换技术就成为了通信网的核心,交换技术就决定了通信网的类型。
引入了交换设备之后,通信网的建设从经济上和技术上都成为可能。现代通信网或者说现代网络的发展也就从此开始。
当然,在现代通信中,人们最先希望实现的还是语音通信,因此,适应语音通信的通信网络就应运而生了,这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技术的程控交换网络。电路交换基于PCM30/32路同步时分复用系统,每秒钟传送8000个帧,每帧32个时隙,每个时隙8比特,每路通信信道(TS)为64kbit/s恒定速率,即对每路通信所分配的带宽是固定的。在信息传送阶段不管有无信息传送,都占用这个TS子信道,直到通信结束。交换机的作用就是将输入线的时隙上的信息按照话路建立的要求转发到某条输出线的某个时隙上去。交换机对信息的正确性不做校验。
当然在最初使用的是人工交换技术,这种交换方式大家只能在老式电影里面看到,接线员通过人工更换插头的方式来实现通信线路的建立和拆除。1889年步进制交换机的发明之后,电话通信就进入了自动交换阶段。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各个国家开始研制和采用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这也就是大家现在还经常使用的固话通信网络。我们国家通信产业的也是从程控交换技术开始,通过引进、制造、研发成空交换设备,我国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通信产业,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巨大中华",包括巨龙、大唐、中兴和华为。
实现了语音通信之后,人们就开始思考数据通信的问题,已有的程控交换网络能不能用来传输数据业务呢?由于以电路交换技术为基础的程控交换网络是用来传输语音业务的,语音业务的特点是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突发性低,可靠性要求较低,一般采用基于呼损制的流量控制;而数据业务对实时性要求低、突发度高,可靠性要求高,一般采用尽力而为的流量控制。因此,用程控交换网络传输数据业务不仅效率不高,可靠性也得不到保证。为了实现数据业务的传输,人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考虑。
一种是对现有程控交换网络进行改良,人们在电路交换的基础之上开发了多速率电路交换技术和快速电路技术,希望能够解决数据传输的问题。但是这两种技术由于技术上的复杂性导致交换机制造和网络运营成本太高而最终并没有广泛使用。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新建一个全新的数据业务网,这就是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技术起源于电报网络的技术,是基于存储转发的工作方式。它将所接收的分组暂时存储下来,在目的方向路由上排队,当它可以发送信息时,再将信息发送到相应的路由上,完成转发。其存储转发的过程就是分组交换的过程。
根据转发分组转发时路径是否一样,分组交换又分为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数据报方式不需要预先建立逻辑连接(无连接工作方式),而是按照每个分组头中的目的地址对各个分组独立进行选路。
而虚电路方式在用户数据传送前先要通过发送呼叫请求分组建立端到端之间的虚电路;一旦虚电路建立后,属于同一呼叫的数据分组均沿着这一虚电路传送,最后通过呼叫清除分组来拆除虚电路。
有了分组交换之后,人们要传输数据,可以使用分组交换网,要传输语音,可以采用程控交换网。这两种网络都是业务特定类型的网络,要实现语音和数据的传输,必须同时运营这两个网络。
能不能在分组交换网上传输语音数据呢?由于分组交换网是针对数据业务而设计的,由于数据业务的特点,分组交换机必须逐段链路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校验和转发,这样就增大了数据传输的延时,使其不能满足语音数据实时性的要求。因此不能使用分组交换网传输语音数据。
为了在分组交换网上传输语音数据,人们也对分组交换网进行了改良,
- 适合三网融合需求的奔流三屏融合解决方案(10-28)
- 一云多屏”孵化视频转码市场移动互联网云转码平台价值凸显(10-07)
- 博通推出EPON和GPON系列设备,提升家庭宽带连接体验(09-30)
- 2007全球NGN高峰论坛四月将在北京举行(01-02)
- 德国电信加快构建三网融合 重点裁减固话(02-07)
- 我国电信立法十大关注点 三网融合居首(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