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存储普及 解决用户困惑是关键
时间:11-22
来源:EETimes
点击:
分层存储技术诞生之初,身上环绕着诸多"光环",比如说广泛运用价格相对较低廉的磁盘构成阵列、推动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进程等。为此,分层存储已经被公认为今年存储的热点之一。但在分层存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各个存储层上的数据能否实现自由迁移?构成分层存储系统的各级磁盘阵列是不是都必须来自于同一家制造厂商?如果不使用同一厂商的磁盘阵列,异构存储层间的数据移动是否会成为大难题。换言之,分层存储系统在实际应用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障碍有待克服。
海量数据 催生分层存储
目前企业所部署的存储容量已经使传统存储解决方案无法满足IT机构对灵活性、经济有效性和易于管理性的需求。根据IDC研究数据显示:2003年-2008年期间,全球存储收入以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存储出货量(以TB为单位)以5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这些数据显示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大的数据漩涡之中。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对存储的分配在当前和今后的重点会放在最近引入的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Web服务器和数字化内容)分配大量的存储。为了更有效地满足客户和员工的需求,企业正在收集和存储更广阔范围的信息(如医疗记录、客户通信、图像和视频)。这些新的信息类型是今后存储容量消费的关键动力,但是,它们对存储系统提出的要求在性能/价格、价格/容量比及可管理性方面经常完全不同。
由于IT管理人员要处理这些新的数据类型以及所有数据不断进化的生命周期,他们正在寻找可以在性能、成本和数据管理特性方面提供更多灵活性的存储系统,从而更好地满足其不断发展的需求。
但在满足业务持续性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传统存储解决方案是把所有数据当作对企业同等重要、有用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所有数据集成到单一的存储体系之中。但是这样做会导致存储容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成本也会相应的增长。分层存储解决方案使IT部门能够基于应用系统对性能、容量和经济有效性的特定要求轻松部署分层存储;实现统一的数据复制,能够在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间轻松移植或移动数据(包括在旧有系统之间);跨异构存储系统实现配置、扩展和数据保护任务的自动化,从而提高IT管理人员的总体效率。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将分层存储的理念变成能为IT管理人员使用的现实将是存储硬件和存储软件的一个重要目标。它将决定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并推动新的存储体系结构的设计。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尽早采用分层存储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降低成本 分层存储的诱惑
海量存储器需要高成本,尤其在海量存储用于存储量很大的图像、视频应用时,这些对象的典型存储空间高达几十甚至上百兆字节。按一般规律,存储器的成本、容量和速度直接相关,越快的存储器或容量越大的存储器就越贵。只有在成本和效率之间达成平衡,才是现实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人们依据应用对存取速度和存储量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存储介质的类型,从而使存储器的成本得以降低,这一方法称为分层存储管理。分层存储的基本目的就是将数据引入能支持这一对象需要性能的最低成本的设备中。
中国惠普网络存储产品部产品经理张建军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用户可以把数据按如下需求划分类别:基于性能、可用性、使用时间和存储成本的级别,其结果是降低了存储的总体成本,同时丝毫不影响业务需求。由于客户环境里的大部分数据相对而言是静态的(50%~80%),甚至很少使用,为什么还要把那些数据存储在一个采用了成本高昂的高性能驱动器的存储系统中呢?根据性能和可靠性分割数据,从而可以在主存储系统中管理更少的数据,而高端存储容量可以满足未来很长时间的需要。
为此,IDC建议把数据分为5层,即第一层:至关重要的数据。企业极具价值的数据,访问率高。高性能,高可用性,宕机时间几乎为零,成本高;第二层:关键业务数据。对企业很重要,成本处于平均水平。具有合理性能,可用性好,恢复时间小于8小时;第三层:可访问的在线数据。注重成本,访问率低,常常是为满足监管达标要求而保存的固定内容。在线性能,可用性高,恢复时间小于8小时;第四层:近线数据。注重成本,访问率低,数量大。小于1小时的访问时间,自动化检索;第五层:离线数据。归档数据,与备份或满足监管达标要求有关。非常注重成本,访问有限,寻找时间大约为72小时。
从IDC的分层来看,企业数据的关键性按照层数在递减,那么不同的层间就应该选用不同级别的存储设备,第一层应该是高档的存储设备,而最后一层可以是廉价的磁带。这种对于企业存储的分层无疑会降低企业数据的存储成本。
海量数据 催生分层存储
目前企业所部署的存储容量已经使传统存储解决方案无法满足IT机构对灵活性、经济有效性和易于管理性的需求。根据IDC研究数据显示:2003年-2008年期间,全球存储收入以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存储出货量(以TB为单位)以5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这些数据显示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大的数据漩涡之中。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对存储的分配在当前和今后的重点会放在最近引入的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Web服务器和数字化内容)分配大量的存储。为了更有效地满足客户和员工的需求,企业正在收集和存储更广阔范围的信息(如医疗记录、客户通信、图像和视频)。这些新的信息类型是今后存储容量消费的关键动力,但是,它们对存储系统提出的要求在性能/价格、价格/容量比及可管理性方面经常完全不同。
由于IT管理人员要处理这些新的数据类型以及所有数据不断进化的生命周期,他们正在寻找可以在性能、成本和数据管理特性方面提供更多灵活性的存储系统,从而更好地满足其不断发展的需求。
但在满足业务持续性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传统存储解决方案是把所有数据当作对企业同等重要、有用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所有数据集成到单一的存储体系之中。但是这样做会导致存储容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成本也会相应的增长。分层存储解决方案使IT部门能够基于应用系统对性能、容量和经济有效性的特定要求轻松部署分层存储;实现统一的数据复制,能够在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间轻松移植或移动数据(包括在旧有系统之间);跨异构存储系统实现配置、扩展和数据保护任务的自动化,从而提高IT管理人员的总体效率。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将分层存储的理念变成能为IT管理人员使用的现实将是存储硬件和存储软件的一个重要目标。它将决定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并推动新的存储体系结构的设计。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尽早采用分层存储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降低成本 分层存储的诱惑
海量存储器需要高成本,尤其在海量存储用于存储量很大的图像、视频应用时,这些对象的典型存储空间高达几十甚至上百兆字节。按一般规律,存储器的成本、容量和速度直接相关,越快的存储器或容量越大的存储器就越贵。只有在成本和效率之间达成平衡,才是现实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人们依据应用对存取速度和存储量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存储介质的类型,从而使存储器的成本得以降低,这一方法称为分层存储管理。分层存储的基本目的就是将数据引入能支持这一对象需要性能的最低成本的设备中。
中国惠普网络存储产品部产品经理张建军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用户可以把数据按如下需求划分类别:基于性能、可用性、使用时间和存储成本的级别,其结果是降低了存储的总体成本,同时丝毫不影响业务需求。由于客户环境里的大部分数据相对而言是静态的(50%~80%),甚至很少使用,为什么还要把那些数据存储在一个采用了成本高昂的高性能驱动器的存储系统中呢?根据性能和可靠性分割数据,从而可以在主存储系统中管理更少的数据,而高端存储容量可以满足未来很长时间的需要。
为此,IDC建议把数据分为5层,即第一层:至关重要的数据。企业极具价值的数据,访问率高。高性能,高可用性,宕机时间几乎为零,成本高;第二层:关键业务数据。对企业很重要,成本处于平均水平。具有合理性能,可用性好,恢复时间小于8小时;第三层:可访问的在线数据。注重成本,访问率低,常常是为满足监管达标要求而保存的固定内容。在线性能,可用性高,恢复时间小于8小时;第四层:近线数据。注重成本,访问率低,数量大。小于1小时的访问时间,自动化检索;第五层:离线数据。归档数据,与备份或满足监管达标要求有关。非常注重成本,访问有限,寻找时间大约为72小时。
从IDC的分层来看,企业数据的关键性按照层数在递减,那么不同的层间就应该选用不同级别的存储设备,第一层应该是高档的存储设备,而最后一层可以是廉价的磁带。这种对于企业存储的分层无疑会降低企业数据的存储成本。
- 虚拟化存储解决方案优化分层存储(11-18)
- 何时固态硬盘才能真正撑起一片天(07-29)
- Xiotech推出基于ISE技术新阵列(03-19)
- Infortrend发布新款SAS磁盘阵列S12S-G1033(03-25)
- 为数据上"保险" Buffalo双硬盘网络存储(04-25)
- Atrato最新V1000磁盘阵列 解决用户各种需求(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