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google”描张高科技成都会说话的脸

“google”描张高科技成都会说话的脸

时间:03-03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点击:

  近两百家国有独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0余万专业技术人才……科技资源富集的高科技成都,如何在实现区域科技资源整合之后,让这些创新要素不再"藏在深闺无人知",而真正地"动"起来?

  今年内,集成科技资源导航、搜索、查询、沟通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高科技成都全景图",将从筹划变为现实。

  记者昨日从市科技局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获悉,我市正式启动了"高科技成都全景图"建设。今后,随着"高科技成都全景图"的建成,"连线"成都创新资源,只需要轻点鼠标,便能"激活"高科技成都科技资源,实现双向互动。

  自主研发

  "全域成都"科技扫描 全景图完全"成都造"

  "经过两年时间运作,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科技资源的全域流动,然而,如何让科技资源更好地‘动’起来,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昨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分析,眼下,为高科技成都构建一张科技"全景图",让科技园区、企业、院所、共享平台等要素汇集于此,互通有无,这种现代化的导航、搜索、沟通平台,将更好地促成科技资源实现区域内,甚至是跨区域的互动。

  记者昨日从负责"高科技成都全景图"建设的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中心了解到,"全景图"是一个基于"全域成都"的多功能的高科技资源信息成都全景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是数字化的网上虚拟‘全域成都’科技资源电子地图,它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矢量电子地图技术、数据库系统(DBMS)、动态Web软件技术开发,目前,‘全景图’架构设计将由本地企业自主开发完成。"

  据悉,此次"全景图"由于采用了矢量化电子地图操作技术,将能实现锁定目标平滑放大、缩小、漫游,以及目标定位和自动搜寻功能,按照计划,"全景图"将于今年上半年 "问世"。

  "一站式"搜索

  四大功能定位 科技服务由单向指引到双向互动

  全市共享的逾10亿元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具体分布在何处?"借脑"的专家顾问团队,他们的各自强项在哪些领域?据了解,针对我市星罗棋布的科技资源,我市首建的"高科技成都全景图"除了满足科技资源导航服务、资源搜索、查询的单向指引服务之外,还可通过地图的导航信息与资源站点迅速建立呼叫连接,实现科技资源在线沟通,以及科技资源后台管理服务,四大功能定位,将力促科技服务实现由单向指引到双向互动的转变。

  "‘全景图’的尝试,将引入‘一站式’服务的概念,让所有科技资源坐标架构、检索流程、后台服务都能简洁高效。"昨日,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中心主任陈旭举了个例子,比如一家本地企业急需使用模具涂层设备,进入"高科技成都全景图",只要输入设备名称,"全景图"将自动锁定设备所在的区域坐标,点击坐标原点,拥有该设备的仪器共享单位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详细地址、服务内容,便会一应俱全地显示出来,设备需求企业便可以点击"进入服务"直接进行互动,或者点击"联系我们",及时连通语音呼叫系统。

  创新资源共享

  创新平台服务子站 "全景图"里一应俱全

  据了解,眼下,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已经架构形成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信息情报平台、知识产权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战略决策咨询平台、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平台等六大功能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食品等产业服务平台资源也已日趋完善,今年内,随着"高科技成都全景图"的投用,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整合的所有科技资源设备、智力、市场资源都将融入"全景图",实现成都科技资源的区域流动。

  不仅如此,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覆盖2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的服务子平台,以及在大企业大集团建立的专业机构服务子平台,也将同时纳入"全景图",并在各个子平台设立端口,加速区域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

  作为高科技成都对外展示、对接、交流的集成平台,"高科技成都全景图"还将成为"联姻"异地科技资源的窗口,以及科学普及的大众互动参与平台,真正实现科技资源合理、快速流动,加速推进西部科技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进程。

  创新 化"危"为"机"的力量

  浅析金融危机之下 成都企业专利信息化试点行动对科技中小企业成长的推动力

  发端于2008年,一场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海啸中,我国最早受到波及的,便是沿海地区外向型制造企业,去年的隆冬,对他们而言,分外"冷"一些。

  身临这场遍及全球的金融海啸,高科技成都又当如何发挥引导作用,推动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容应对,甚至化"危"为"机"?政策资金的倾斜,创新环境的营造,知识产权的重视,自然不容小视。

  去年4月,西部首个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层子站,在成都市青羊区工业集中发展区投入运营。利用在园区内搭建的实体服务中心以及网络对接平台,园区企业头一次体验到不出园区,知识产权事务一"网"打尽的便捷与省力。

  紧接着,这样的"一实体平台+一虚拟平台"的体系子站,相继在成都高新区、新都区投入使用,预计在两年内,这样的知识产权子站,将逐渐延续到成都市19个区(市)县及高新区。相继建成的子站,实际是成都创新应用技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子平台的"末梢神经",然而,这些"末梢神经"却有着"牵一发,动全身"的传动效用。

  金融危机袭来,在对企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过程中,一个问题不约而同地被多家企业提及:现在专利数据查询系统"条块分割"现象明显,使企业重复研发的可能性增加,这无疑加大了抵御"寒冬"的难度。

  我市及时迅速启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企业专利信息化试点行动--在全市部分创新型企业中试点,由政府买单,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先期为迈普、神坤、普什宁江等10余家科技企业免费制作并安装企业专利数据库和专利信息分析系统,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跟踪服务。

  "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以往,专利查询、分析一直是我们的弱项,现在上的这套系统,大大缩短了我们的研发周期。"尝到甜头的双流县生物医药企业远大蜀阳公司的负责人感慨万端。随着专利数据库的启用,蜀阳公司通过数据库追踪查询,及时获得了100余件国内外最新行业发明专业,为企业创新方向决策,提供了全球行业发展方向的权威指引;同为试点企业的迈普公司,通过应用专利数据库,去年完成专利申请23件,其中17件国内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就达16件,此外,还完成了5件PCT专利申请。

  金融危机终会过去,但创新却不会止步,此次启动的成都企业专利信息化试点行动,仅仅是我市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一个切面,随着西部科技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成都日臻完善的创新、创业环境,无疑将成为企业应对危机,直面创新更具分量的"砝码"。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