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马云们远征:国外互联网萎缩中国IT业谋划走出去

马云们远征:国外互联网萎缩中国IT业谋划走出去

时间:02-19 来源:新京报 点击:
寻求合作,但也不惧怕竞争。好比伸出双手,一只去握手,另外一只也要准备掰腕子

  一周前,当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出现在美国纽约的讲坛上时,邀请他来演讲的美国亚洲协会用"巨人(Titan)"来形容这位小个子的东方男人。在马云站上那个讲坛前一个月,曾经的美国第一夫人、现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在同样的地方向同样的听众讲述美国新的亚洲政策。

  马云用"拥抱企业家精神"作为演讲的主题。精彩的演讲充满激情,但真正在随后让世界震惊的消息却是,马云第一次承认说,要把业务做到美国去,在硅谷做淘宝和支付宝。

阿里巴巴要上美国淘宝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如今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位于风暴中央的硅谷早已失去了昔日"教父"级别的光环。当全球所有互联网企业都把目光转移到中国这片惟一的绿洲上时,马云却"逆潮流而动",这是为什么?

  更多的故事其实隐藏在水面以下。面对国外互联网企业纷纷"萎缩",中国IT产业正在谋划"走出去"。

  这是马云一个人的出击,也是马云们的远征。

  "站住,口令!你是来做什么的?"

  "我是来淘宝的。口令是芝麻开……啊不对,是阿里巴巴。"

  "利用互联网,利用这次经济危机,对全世界的企业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

  阿里巴巴要上美国淘宝

  【去美国,不是为了竞争】

  "淘宝和支付宝到美国来不是为了和eBay竞争,准确地说,eBay在中国也并不是失败,只是进展得不太顺利。"

  记忆中,这还是马云第一次面对媒体做出如此低调的表态---自2003年淘宝在中国上线以来,无论是在内地还是在台湾香港甚至东南亚,其与eBay一直都是以"死对头"的身份互相对立。早些年,两家公司之间为了争夺一块户外广告屏而互相提价斗得"你死我活"的故事,屡见不鲜。

  那个时候eBay在中国的运营合作伙伴是易趣。马云曾不止一次地公开表达过对这家中国同行的不屑:"在中国也好、在亚洲也好,甚至是在全球也好,我们都是在和eBay竞争,绝对不是和易趣在竞争。"

  时至今日,淘宝已经成为整个亚洲线上购物领域内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年交易额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占据中国内地超过90%的C2C市场份额(据艾瑞2008年网购市场调查报告)。

  "我们愿意在美国市场上和eBay寻找合作的机会。"马云说,"世界经济最黑暗的时候已经过去,但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来。面对目前的危机,我们必须采取行动而不是被动等待政府的救市措施。"

  【冷的时候,双方应该"拥抱"】

  从理论上来讲,两家一直处于直接竞争状态的企业似乎很难寻找到合作的可能。尽管eBay所在的硅谷和整个美国经济一片萧条,但"地头蛇"的先天优势仍然不容小觑。6年前,马云正是成功地利用了阿里巴巴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以及本地化的优势,才成功打造出淘宝,最终逼迫eBay将中国区业务转手让给李嘉诚的Tom在线。

  上周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说,"事实上马云把触角伸到美国的兴奋点并不在淘宝本身,而在于阿里巴巴旗下的B2B和支付宝等电子商务业务。在C2C领域内,eBay在美国的地位几乎和淘宝在中国的地位一样难以撼动,从创业起就规划好国际化版图的马云更希望看到未来阿里巴巴的B2B成为一座连接中国和全世界的桥梁,C2C只是桥梁周边的一种延伸。"

  对于合作的可能性,该人士进一步表示,"eBay的B2B业务就算在美国也依然是短板,如果马云能够成功说服eBay接受阿里巴巴这个亚洲最大的供应商平台,那双方的合作将存在共赢的可能。目前的经济形势对于电子商务业务的冲击是最直接的,无论是eBay还是阿里巴巴实际上都感受到了因为中小企业萎缩而带来的压力,但同时也都看到了对方市场上迫切的需求,如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

  对于马云的示好,eBay首席执行官约翰·多纳霍称,尽管eBay在前任CEO梅格·惠特曼掌权期间与阿里巴巴在中国展开激战,但仍对同阿里巴巴的合作持开放态度。原因是"目前,eBay的大卖家通过阿里巴巴全球采购商品,并在eBay出售。"

  这样的表态某种意义上证明了"国际化"正在成为全球互联网企业在寒冬中寻找机会的一种努力方向。或许正如马云在演讲中说的那样,"中国正在改变,在拥抱国际化";而美国的企业"也需要用一种新的态度来看待中国"。

  业界形势面临"逆转"契机

  【出去和进来的,都狼狈过或正在狼狈】

  在大约10年前的互联网诞生期,把地球变成一个村庄的互联网被赋予了无国界的特性。但在商业互联网的世界里,国界性和地域性却成为企业主们很难逾越的一条生死线。

  中国最早开始国际化布局的互联网企业是新浪。得益于其前身华渊在北美华人市场的影响力,新浪从成立那天起就拥有新浪北美、新浪台湾等境外分支机构。但在当时,这种更多以办事处形式存在的"国际化尝试"被证明极不具备投入产出比。

  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也是国际化最早的尝试者之一。1999年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时,公司网站便同步更新英文和中文两个版本。在随后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期,这种架构成为公司难以负担的包袱,马云不得不把主要精力和资源集中到国内的市场上来。

  记得当时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是全世界最大也最具诱惑力的互联网市场,在本土站稳才是正道。

  与此形成"奇妙"对照的是,似乎为了呼应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一次国际化的坎坷,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几乎全世界所有的互联网巨头也都纷纷在中国表现出"水土不服",这片充满诱惑的土地成为了他们的滑铁卢。Yahoo、eBay、Google、MySpace、AOL这些在全球其他国家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巨人们,在这里先后倒下或举步维艰。与之相反,土生土长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却在这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难以复制的财富奇迹。

  不过,"中国市场足够大,留给我们的时间也足够长。"上述跨国公司之一的高层对记者说。

  但必须看到,这样的信心和坚持,是泡在金融海啸的水中的。

  【"最坏的年代"里,中国互联网企业面对最好的机会】

  如果不是去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或许这样的乐观态度依然值得赞赏。几乎在一夜之间,内地的互联网巨头们发现曾经强势的"洋老大"们竟然如此虚弱,eBay、Yahoo、Google、Amazon,不仅已经无暇顾及中国市场,甚至在美国本土也举步维艰。

  整个2008年,eBay、Yahoo和Google都在全球市场上表现萎靡。Yahoo更是因为与微软的交易几经反复,以及连续四个季度增长疲软,导致创始人杨致远黯然下台。一度在纳斯达克领跑的Google,其股价也一路下挫,相比历史高位,跌幅一度高达50%。在中国,eBay将其资产转手让人,Google的市场份额尽管实现小幅增长,但面对百度市场占有率73.6%的压力,李开复把Google带进中国时的豪言壮语早已成为"明日黄花"。

  "现在是中国互联网走出去的最好时机。"大度咨询总经理程天宇说,"在所有的经济形态当中,中国互联网是唯一在金融海啸中不但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反而实现增长加速的行业。这样的情况和全球市场正好相反。换言之,现在是中外互联网企业力量对比最有利于我们的时候。"

  另外的一个背景是,在互联网领域内,由于中国经济环境的相对"温暖"。这片被认为是"风暴中最后绿洲"的古老土地在跨国巨头们眼里的地位和重要性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看似庞大的中国市场,在很多成熟领域内的竞争正在趋于白热化,市场留给企业的空间正在越来越小。不走出去,可能就要被挤垮在原地。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