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云计算像发电厂一样改变世界

云计算像发电厂一样改变世界

时间:10-20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点击:

  "云计算"是Cloud Computing的直译,这个名词中文和英文一样让第一次听到的人一头雾水。说它是未来新的互联网概念也好,说它只是一个美丽的比喻也好,或者说它只是一种或许将会成功的营销手段也好,总而言之,"云计算"已经来到,正在和将会改变你我的生活。

  [ 我们现在购买一台PC终端,需要购买的是显示器、CPU、内存、硬盘等等一整套计算设备,而在"云计算"极大普及的时代,我们只需购买一台显示器,将这台显示器接入互联网,你就可以实现一切需求,上网、游戏、办公,而这些服务用户是互联网接入了"云"所提供的 ]

  1943年,美国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说:"我认为也许5台计算机就能满足全世界的需要。"然而,在2008年第二季,惠普仅全球个人电脑出货就是1340万台。但云计算可能在未来证明托马斯·沃森的预测也许并没有错,这个世界只需要几台电脑--它们可能叫做谷歌、微软、IBM和亚马逊。

  帮助世界实现这些的或许就是"云计算"。

  比喻还是广告语?

  在纳斯达克交易所,研究员查尔斯·克劳斯想为客户提供查询历史交易数据的服务并且使信息精确到毫秒。他原本预计将耗资数十万美元去购买服务器等软硬件设备,但经过比较之后,他选择了亚马逊云计算服务,花费还不到500美元就实现了同样的功能。

  两者之间居然相差1000倍以上,这似乎很难理解吧?

  其实这很好理解,如果你想在家里自己上网,那么需要付出购买电脑和宽带费等至少3000元以上的代价,而你去一个网吧,1小时假设平均支付3元,也是相差1000倍。而"云计算"就是全世界的超级网吧服务。

  某种程度上,"云计算"其实是一个比喻。未来用户不用知道他是怎么获得诸如上网、使用软件、打游戏等计算服务的,这些计算服务好像都集中在天上的云彩上,无时无刻不在头顶笼罩,我们可以像抬头看云彩一样容易就获得服务。

  甲骨文CEO埃里森认为"云计算"是一个很有煽动性的广告语。

  事实上,"云计算"是指利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集群,并通过互联网将计算资源免费或按需租用方式提供给使用者的方式。而"云"可以理解为是互联网连接的大规模计算系统。

  世界有了"云"

  激进地假设一下十年以后云计算普及的场景有何不同吧--我们现在购买一台PC终端,需要购买的是显示器、CPU、内存、硬盘等等一整套计算设备,而在"云计算"极大普及的时代,我们只需购买一台显示器,将这台显示器接入互联网,你就可以实现一切需求,上网、游戏、办公,而这些服务用户是互联网接入了"云"所提供的。

  而这台显示器可以多种屏幕的形式出现,从计算机、手机,向汽车、家用电器迁移,我们在办公桌前、飞机上、公园里、饭桌上全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获取信息、办公、游戏,就像整个地球被云彩所笼罩。

  再想象一下"极端"的场景,那时候,你不会跟朋友炫耀说我买了一台2万元的惠普笔记本电脑,而会说,我买了2万元的微软云计算。你不会去让公司的IT人员给你安装Office或者QQ等软件,而是接入谷歌云计算服务,那里应有尽有。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有电的地方都能计算,有计算的地方都有智能,有智能的地方都能上网,个人和企业都将由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云计算"的本质就像人类用电方式的改变一样,没有发电厂和电网的时代,每家每户都需要购买一台发电机。而现在人们不再需要自己购买发电机,而是购买发电企业输送在电网上的电力。

  未来,微软、谷歌、亚马逊、IBM等都将扮演发电厂的角色,制造出庞大的云彩--计算中心,他们再通过比电网更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把跟电力一样所必需的支撑上网、办公、打游戏的计算能力送给千家万户。而个人和企业都将没必要购买有强大功能的电脑。

  尤其是对企业来说,整个IT部门可能消失,也没必要专门准备一个大房间作为机房来放置那些庞大而嗡嗡作响的服务器,只需要通过互联网购买"云计算"服务。

  企业用户无需购买软件和硬件并招聘专业IT员工安装使用,只要通过"云计算"平台上的SaaS(软件即服务),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和使用软件服务。

  微软(中国)电信及媒体事业部总经理金伯乐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促成这样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技术更为便宜,互联网无处不在。

  在当下的"云计算"启蒙时代,当你购买了一台电脑,想使用办公软件,该怎么办呢?微软会告诉你说,去购买正版的Office软件,安装好,然后再使用微软通过"云计算"平台提供的协同办公服务。而搜索巨头谷歌却不这样想。

  谷歌的回答会是,别装软件了,直接上网到我们的网站上使用在线办公软件服务。

  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这样描述谷歌的"云计算"应用:如果你正要打开电脑,在一个文字处理软件中写下未来一周的旅行计划,那么你不妨试一试这样一种全新的文档编辑方式:打开浏览器,进入 Google Docs 页面,新建文档,编辑内容,然后,直接将文档的 URL分享给你的朋友--没错,整个旅行计划现在被浓缩成了一个 URL,无论你的朋友在哪里,他都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访问 URL。

  这背后的差异是,由于谷歌本身就是以互联网搜索作为核心业务,因此谷歌从介入"云计算"开始,就直接提供纯粹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包括电子邮件、在线日历、到聊天和各种谷歌应用软件套件等。

  李开复认为,由于带宽的发展及硬件设备价格大幅降低,使谷歌意识到"云"时代真的要到来了。

  谷歌将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转,保证足够强的计算能力和足够大的存储空间可供用户使用。而用户只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可以连接至互联网的终端设备访问这些服务即可。事实上,谷歌提供的网络搜索功能本身,就是一种"云计算"。其他谷歌服务,都体现了"云计算"的服务理念。

  个人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不可能提供无限量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但在"云"的一端,由数千台、数万台甚至更多服务器组成的庞大的集群却可以轻易地做到这一点。个人和单个设备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云计算"的潜力却几乎是无限的。当用户把最常用的数据和最重要的功能都放在"云"上时,用户对电脑、应用软件乃至网络的认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户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改变。

  李开复表示,无论是数据服务还是应用计算,一切都从网络上直接获得。这就像我们使用水和电一样,终端用户只需要打开开关或龙头,就可以获得并享受服务。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云"中,诸如文档编辑、日程安排、照片处理等操作都由"云"中拥有强大计算能力的服务器集群负责。

  谷歌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张智威认为,当前包括微软、IBM、谷歌在内的国际IT巨头都形成了共识:"云计算"未必在两三年内就能被用户普遍接受,但十年后这种模式一定会非常普及。

  "微软的策略一般是市场能够逐步变大的时候,才推出我们的产品。"微软首席研究及战略官克瑞格·蒙迪(Craig Mundie)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因此微软在上月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环境Azure平台。

  这意味着,当代表传统软件模式的微软也开始不得不迎合"云计算"这一趋势时,变革的大潮已经不可遏止。微软的"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re,将是"云计算"时代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各种应用的集成平台,这被业界看成是微软进军"云计算"的重要一步。

  而微软对"云计算"的理解是"云+端",就是"云计算"和用户自己的计算机终端都将承担一部分计算和应用,"云计算"时代的计算将是"集中+分布"。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时代,从架构来讲就是指"云+端"的计算,而不是只有单纯的云计算,终端仍保持着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这是微软与纯粹的"云计算"拥趸之间的对抗,谷歌等竞争对手认定未来将是"云计算"主导一切,而微软在计算机终端上还拥有巨大的既有市场,Windows操作系统等关键软件仍运行在用户的计算机终端上,纯粹的"云计算"将会冲击现有的PC市场。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表示,未来"云计算"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云计算"中将出现三种角色:首先企业会搭建自己的"云计算";其次,企业的"云"要与其合作伙伴企业的"云"实现数据交互;第三也会出现像微软、谷歌、亚马逊这样的第三方的云计算服务商。

  洪小文称,微软在"云计算"中的角色可以有三种,要么直接提供云服务,要么为想要应用"云计算"的企业提供软件支持,要么帮助各企业之间的"云"实现互联互通。

  微软正在从个人和企业市场两方面启动。今年上半年,微软在美国正式推出了自己的在线服务。除了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日常电子邮件收发功能外,还提供日历事件、会议安排、任务与通讯录等共享协作功能和Push Mail手机收发邮件、同步协同功能。

  此外在线服务也支持各种企业应用平台,比如网络营销管理系统、客户资源管理系统以及外贸管理系统等。

  微软电信及媒体事业部公司副总裁Martha Béjar对本报透露,目前,微软在全球有2000多个合作伙伴通过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提供服务。

  张亚勤认为,从"云+端"所对应的业务模式来讲就是"软件+服务"。对一个企业用户而言,可以买软件,也可以租用计算的资源。这也将是微软实现"软件+服务"的全新盈利模式、新的业务模式的一个转折点。

  [ 6年前,亚马逊开始尝试"云计算"服务,有30万客户签约。如今,亚马逊已拥有诸如纽约时报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等大型客户 ]

  《纽约时报》从近期开始对外提供免费的、完全可搜索的档案搜索服务,它开放了1851年至1922年间的1000多万篇文章。《纽约时报》的高级软件架构师Derek Gottfrid将这项任务外包给了亚马逊公司,采纳了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

  难怪,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最近不喜欢别人说自己在经营一家网上书店或者是百货商店,他称亚马逊为"一家IT公司"。

  "云计算正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贝索斯最近表示,亚马逊要在企业计算机上与IBM、惠普、甲骨文和微软较量。

  事实上,目前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是发展时间最长的商业性服务之一,该服务让众多中小企业租用亚马逊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IT闲置资源,亚马逊没有透露"云计算"的收入,但分析师预测,其年收入为5000万到1亿美元。

  而亚马逊并非业界此前认为最可能进军"云计算"业务的公司,大多数人的眼光一直放在IBM和甲骨文这样厂商身上。

  但这家依靠卖书起家的网络最大B2C服务商却比谷歌和微软这样的技术公司行动更快。贝索斯表示,当1995年创立亚马逊时,战略与现在完全不同。现在,却要为企业提供强大的运算服务,企业只为他们所需的运算付费,以避免了企业自己花钱运营运算网络。

  6年前,亚马逊开始尝试"云计算"服务,有30万客户签约。如今,亚马逊已拥有诸如纽约时报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等大型客户。

  卓越亚马逊总裁王汉华表示,亚马逊最初的业务是在线销售书籍,但在向连海鲜都卖的在线超级百货商店发展的同时,为了跟上用户规模的发展速度,亚马逊工程师们开始研发应对零售业务需求的大规模计算系统。

  当这一切完成后,亚马逊意识到其研发成果和闲置的IT资源还能为其他用户所用。用户租用亚马逊云的IT资源,只需为他们需要和使用的部分付费。

  这种"云计算"的方式并非亚马逊所独有的。不过亚马逊自己的系统被称为"弹性计算云",因为亚马逊的工程师认为它有具有弹性的,提供 "现购现付"服务,包括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以管理一家小型网站为例,最低价格仅为每小时20美分。
  Derek Gottfrid透露,他使用亚马逊服务在不到24个小时的时间里就编排完成了全部的1100万篇文章,并且生成了另外1.5TB数据,累计用了240美元,如果用报社自己的服务器完成这项工作也许是数月或数年甚至无法完成。

  亚马逊提供每1G的存储收费15美分,服务器的租用则是每小时10美分。据称其"云"中的每台计算机投资仅为300美元,假设电力消耗也是300美元,而按此收费标准,在一年不间断的情况下其收益为876美元,利润率约为45%,这高于其销售书籍的毛利。

  当微软、IBM、谷歌、惠普、亚马逊等国际巨头巨额投资"云计算"时,中国互联网企业何去何从?

  腾讯联席CTO熊明华预言,未来5年内,面对带宽、存储、电力、机房等成本的大量增长,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利润可能会被吃掉,如果不能应对"云计算"的挑战,中国互联网也许会面临"崩溃"。

  实际上,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在应对"云计算"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但是和国际巨头相比,它们的理解和应对仍然显得简单而被动。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