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数字化生存:中国互联网启蒙之路

数字化生存:中国互联网启蒙之路

时间:10-01 来源:新京报 点击:

尼葛洛庞帝访华

  技术专家出身的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基于新科技的发展方向,设想了大量细致入微的未来生活细节。书中一段关于"人机界面"的论述写道:"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比喻就是老练的英国管家。这位代理人能接电话,识别来话人,在适当的时候才来打扰你,甚至能替你编造善意的谎言。"而在中国,这种私人化、生活化的细节,显然被赋予了更多宏大的意义。"我觉得只有很少的人会从技术层面解读《数字化生存》,大部分读者可能带有某种焦虑和恐慌。"胡泳说,"他们对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很在意,所以这本书的影响是超出技术圈子之外的。"1996年书出版之后,胡泳接受的第一个采访来自业内媒体,是《中国计算机用户》,话题还是围绕技术的。但第二天,《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就找上门来,"他们就彻底甩开技术问题,完全从生存的层面上做文章。"此后媒体仿佛抓到了兴奋点,把"数字化生存"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书的销量也节节攀升。"我们中国人天生有大国情结,感觉不能在这次席卷全球的信息经济浪潮中丧失机会。"胡泳说,"所以《数字化生存》与当时中国人心底普遍的危机感暗合了。"

  海南出版社也看到了这一趋势,决定趁热打铁,邀请作者尼葛洛庞帝访华。"费了很大劲,要向有关主管部门打报告。"胡泳记得,获得官方许可后,张树新的瀛海威又慷慨解囊,赞助此项活动所需资金。"张树新租的场地,找的人,几乎把当时中国从事信息产业的所有前沿人物都请来了。"通过尼葛洛庞帝在麻省的学生张朝阳牵线搭桥,中国互联网业界终于促成了这次"布道之旅"。

  这是1997年2月,张树新的瀛海威做得风生水起,小青年张朝阳还一文不名。尼葛洛庞帝访华,与《数字化生存》在中国知识界引发的震动有关,也给这股热潮推波助澜。胡泳甚至收到中学生读者的来信,信中说读了这本书,就下决心投身网络科技行业。回忆起这一年的往事时,张朝阳也说:"我们组织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论坛,尼葛洛庞帝到中国来看一看,再决定要不要投资。"

  "我们开会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风险投资,张树新也不知道,要早些知道的话,瀛海威就不会死了。"胡泳说,如今每次和张树新谈起当年,都唏嘘不已,"她就差那么一点儿,到1998年就完全不同了。"

  是的,1998年,尼葛洛庞帝再次访华时,活动赞助商已经变成了张朝阳和他的搜狐,而瀛海威已成历史。这一年,互联网大潮兴起,张朝阳拿到了尼葛洛庞帝的20多万美元创办搜狐。为表感谢,张朝阳给尼葛洛庞帝颁了个奖,叫"搜狐天使"。

  "当时我是论坛的主持人,在主席台上看见底下很多观众都莫名其妙---尼葛洛庞帝这么一个大老爷们儿,为什么叫‘天使’?"胡泳说,"没有人知道天使是什么意思,大家以为是搜狐给他的一个荣誉称号,其实是因为尼葛洛庞帝投了钱,是典型的天使投资人。"

  "数字化生存"成为现实

  《数字化生存》对中国互联网业界来说,是一部启蒙之作;对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书中展现的高科技生活图景,令人神往;对投身信息经济的弄潮儿们来说,这本书带来的改变则更多。1997年胡泳写完了那本拖延的《网络为王》,田溯宁一下买了上万本,四处分发。胡泳记得,田当时正在全国大规模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有一次他到贵州,当地官员问他来做什么,田溯宁回答:"我是来修信息高速公路的。"对方说那你去找交通厅吧,他们管修路。

  "他费尽口舌,都很难让人家明白互联网是个什么东西,所以后来每到一个地方,干脆先送书给人看。"胡泳说。

  胡泳自己,则把"数字化生存"落到了实处。1999年,胡泳搞了个"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这项大型活动在京、沪、穗三地同时进行,参加活动的选手被要求只能通过互联网获取生活必需品。"关在一个封闭的地方,什么都没有,但是可以上网,看你能不能想办法买到东西。"在电子商务还不发达的年代,"网络生存"还是颇具挑战性的任务。胡泳说:"这次测试很轰动,后来又搞了一届。《数字化生存》让我成了互联网的狂热信仰者,我就是想推动互联网普及,要直观地让老百姓知道,上网能干什么。"

  而被奉为"数字化之父"的尼葛洛庞帝,此后又数次访问中国,却已难见当年的轰动效应。在网民数量已超2亿、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人们对新技术推动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尼葛洛庞帝在做的事业,则转向更为务实,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是"低层次"的"100美元电脑"普及计划,该计划旨在使第三世界国家和贫困地区的儿童,能够用上低价电脑,消除数字鸿沟。"这项事业困难重重,所以我非常佩服尼葛洛庞帝。"胡泳说,"他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数字化生存’。"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