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光网络建设面临新的大发展机遇

光网络建设面临新的大发展机遇

时间:07-27 来源:姚传富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网 点击:

备受关注的电信重组已经拉开序幕,百年奥运召开在即。对于半年多来波澜不惊的国内电信市场而言,下一步的热点会出现在哪里?网络建设将在哪个领域形成投资高潮?记者认为,光网络建设极有可能成为重组后各大电信运营商下半年投资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进而拉动新一轮电信投资。对于此前早已风生水起的光网络建设来说,重组是机遇,宽带化需求是动力,差异化需求是挑战。在电信网向全IP化方向转型的过程中,光网络的发展无疑将迎来新的机遇。

动力、机遇与挑战

随着用户对于宽带需求的日益提高,宽带超过窄带、数据超过话音,是不可抗拒的发展潮流。2002年宽带上网用户在全部互联网用户中仅占6.3%,2007年这一比例已近78%,表明我国互联网发展已步入宽带时代。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2.1亿,其中宽带互联网用户就高达1.63亿户,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6646万。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宽带用户数更是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达到7160万。到2007年9月底,我国敷设光缆总数已达到544.1045万皮长公里,所用光纤超过1亿芯公里,比2006年年底增长116皮长公里(27%)。这些数字标志着我国光通信网络建设的稳步增长。

宽带用户的急剧增加,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用户对于视频服务的需求大增。在带宽消耗中,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以P2P为传输方式的视频应用发展。P2P已经占整个网络流量的60%到80%。未来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视频应用将更为普及,应用将涵盖娱乐、教育、商务、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并正向高清视频方向发展。此外,运营商对IPTV、视频监控、视频通信等业务的推广也会带动带宽需求快速增长。宽带应用的热点主要有IPTV、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即时通信、博客、网络游戏和家庭网络等。以音频和视频为主的宽带多媒体业务使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主流。同时宽带业务的娱乐性越来越突出,新业务层出不穷。此外,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商业用户与个人用户对高质量、大容量的资源租用和虚拟网络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原有的基础数据业务网、传统光传送网、发展中的IP网都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依然有赖于具备大容量、透明性、高质量、智能化等特性的光业务网。

宽带业务将逐步走向多样化和差异化,迫使电信运营商需要从提供基于普遍需求的大众化通信服务逐步向更多的基于客户细分后的个性化服务转型。要求宽带必须适应业务转型的需求,能够在提供高网络带宽的同时,承载语音、视频、数据、互联网等业务,并能根据客户和应用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的能力。

宽带呈现出业务类型多样化和业务流向不确定的特点。大众客户正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即时化、娱乐化等特征。而企业、政府等商业客户,具有快速、安全、服务质量透明等需求特征,具体需求已由简单沟通转向了互动性强的信息交互、内部信息快速流动、信息安全备份等方面。此外,ISP、ICP等客户,它们的需求特征主要有质量高、覆盖广、可管理等,使用要求也已由简单的线路租用需求逐渐转向虚拟网络资源。针对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除了在接入网层面进行调整之外,随着技术进步,光传送网也将发挥自己的作用。光传送网不但是为运营商自身业务网提供传输支撑的基础网,也开始作为光业务网越来越多地直接面向客户提供资源出租业务和多种形式传送服务。光业务网的服务方式是实现差异化服务,能针对不同客户和不同应用提供不同的保护等级、时延、可用性等技术指标,以及不同的开通时限、费率、服务级别等服务指标。

提高容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光通信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几乎用不尽的带宽资源。根据中国电信的预测,在未来5年之内,带宽将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干线带宽流量将达到50Tbit/s以上,其中97%以上为数据带宽。因此,提高现有和新建光传输线路的容量是今后光网络发展的首要任务。

提高容量的途径有两个:提高单通道的传输速率和增加通道数。目前应用的DWDM技术,单通道速率以10Gbit/s为主流,波长数最多可支持160波。进一步提高所支持的波长数难度较大。所以,将10Gbit/s升级为40Gbit/s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或者说40Gbit/s的应用日益急迫。

中国电信于2007年9月,在南京到杭州的线路上成功地进行了40Gbit/s的传输试验。这是我国第三次40Gbit/s传输试验,第一次试验是2004年CERNET在北京至天津之间进行的40Gbit/s传输,第二次试验则是上海到杭州之间的80×40Gbit/sDWDM系统。试验本身除了验证40Gbit/s技术的成熟度之外,更显示了运营商对提高传输容量的需求。另外,随着以太网的速率从万兆向40Gbit/s和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