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联:第一个国际3C标准诞生于北京
一旦明白了"标准"在科技创新中的巨大威力后,北京再次显示了它在执行力上的速度。
细心的消费者发现,最近一些家电卖场的手机和电视机外壳上,贴上了"IGRS闪联"标志。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些英文字母和汉字背后的确切意思。伴随着印有这种标志的电子产品的上市,一场3C(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的英文简称)融合时代正悄然来临。
3C融合时代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可以做如下设想,当你坐在家里,借助一个机顶盒,就可以把储存在电脑里的电影,通过无线传输,调配到液晶电视里播放。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简单举例。如果未来真的实现3C融合,你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不同家电和信息以及通讯产品的信息融合应用,生活和工作将变得更加便捷。
当然,要实现3C融合,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完成,这需要为数众多的家电、通讯、IT厂商共同协商,采用一致的技术标准。
3C协同已然是全球电子信息化产业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闪联标准为中国企业打破国际标准壁垒和技术垄断、抢占未来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提供了一种可能。
2002年,联想、TCL、康佳、海信、长城等五家国内企业开始联合成立了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工作组,名曰闪联。他们试图在家庭、办公和公共环境中,通过定义一系列的协议标准,支持各种信息设备、家用电器、通讯设备之间自动发现、动态组网、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
六年后,这个当初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工作组所研发的闪联标准,已经有8项子标准被ISO/IEC总部采纳为国际标准。闪联标准不仅是我国3C协同领域第一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同时也是第一个国际标准提案。
一时间,闪联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样板。闪联研发的牵头人孙育宁博士则强调,闪联的成功凸显了中国企业联合创新的力量。而雄心并非止步于此,孙育宁说,他们的目标是做中国3C融合领域的英特尔(行情,资讯,评论),要让消费者记住IGRS。
"最复杂的架构"
眼下,孙育宁的最大愿望是把这项标准产业化。现在,孙育宁除了担任闪联信息产业协会会长外,同时又是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闪联公司)的总裁。孙说,会长和总裁的双重身份,导致他在不同场合发言时还得快速地转换角色。
按惯例,中国大量的标准工作组在制订标准的时候,都是以政府发文形成工作组的方式,以小组会议的形式能够来召开会议。但是,当标准里面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企业的权力和义务,包括知识产权如何共享时,以简单的一个非法人的工作组的形式开展这项工作,会有很多的法律的后遗症和法律的风险。
因此,必须设立一个中立组织才能完成这个标准的制订,唯此才能保证各方权益,保证各方决策的流程的科学性。在国外大量的在制订标机构都采取非营利性的组织的形式。但是在国内这仍然属于新鲜事物。孙认为,企业发起协会制订标准是个创举。
闪联的发展经历了工作组、产业协会和公司三个阶段。现在的运作是产业协会和公司共同存在,前者的工作就是制订标准、申请标准,后者负责将其产业化。
"你标准制定出来了谁会用啊?谁也不知道,那么谁也不会去用,是吧?这和产业化之间有一个很大的距离。"孙育宁对《经济》表示,标准制订后进行产业化才会产生经济效益。
"闪联的组织架构是一个在中国做制订标准里面是一个最复杂的架构。"孙育宁表示,推广一个产业化的标准需要有财力和物力,但投入又不能和现在的这些成员企业之间发生过多利益上的冲突,因此必须成立公司。于是,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闪联无疑也是中国政府推进自主创新政策的受益者。这同样是一家独特的公司,既是技术工程中心,又是公司。孙说,这在中国也是少有的。他同时强调,公司成立得到批准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产业化是闪联公司的主要目标。为细化目标,闪联公司工作内容主要有四大块:首先,专注推动和维护闪联品牌。孙育宁说:"联想可以用闪联,TCL可以用闪联,但是没有人去维护闪联这个品牌。怎么推广这个品牌,没有人去管。怎么去维护它,怎么去授权,这个是没有人去管的。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核心的技术平台和协议的开发同样也是闪联公司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孙育宁介绍说:"我们把这份投入性的工作和开发工具提炼出来,就是作为一个共性的技术平台和共性的工具,避免成员单位重复投资研发。这样的话,成本也比较低,那开发出来的协议的一致性和标准的符合性也会更好。那么这样都开发完了以后,相关的这些技术,也是对外进行授权。"
闪联的第三项工作是测试认证。通常一个标准制订完成以后,符合这个标准的产品的一致性和符合性的测试认证,必须要有一个大家公认的,一个中立的机构去完成。据了解,目前闪联公司的测试工作是与中国电子(行情,资讯,评论)化标准四所一起合作来完成。此外维持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也是闪联的重要工作。
闪联 相关文章:
- 闪联通过最终投票正式晋级国际标准(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