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光进铜退,FTTH迎来快速发展期

光进铜退,FTTH迎来快速发展期

时间:05-25 来源:深圳网 点击:

与以前仅仅是概念或者试点不同,近一年来,FTTH|0">FTTH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整个宽带接入市场已经占据了重要的份额。尤其是推广FTTH项目力度最大的日本,今年第一季度FTTX光纤宽带用户已经高达880万户,市场占有率上升 到33%;而DSL|0">DSL用户则持续衰退,市场占有率下降至53%。

相关数据表明,2002年至2006年,我国宽带上网用户比例由9%上升到52%。宽带用户成为大多数,这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已经进入宽带时代。正如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所言,宽带接入已经成为固网运营商增长的第一驱动力。而宽带业务的需求必然刺激相关宽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与传统的铜线DSL技术相比,光纤具有近似于无限的带宽,端到端的全光网络是宽带接入的最终解决方案。而随着光纤接入成本不断下降,铜缆接入网运维成本的攀升,运营商网络将向以宽带为特征的下一代网转型。随着今后更多高带宽业务的出现,FTTH上马也是大势所趋。

正是基于这种共识,各固网运营商在铺网时都遵循光进铜退的准则,将投资重心转向光纤接入网,严格控制铜缆投资和使用。现阶段全力推进FTTX,不断缩短铜缆长度,新建商业楼宇与住宅区原则上采用光纤覆盖,停止主干电缆建设,控制铜缆投资。通过近一年来对国际主流宽带接入市场的观察,我们发现,FTTH已经从实验室中走出,真正贴近普通用户,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新时期。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FTTH在我国仍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挑战。目前国内宽带用户数5000多万,其中绝大部分宽带用户采用铜线DSL方式接入,剩下很大部分是LAN接入,FTTH的市场份额还很少。

从现实需求来看,带宽近似无限的千兆级FTTH更多是面向未来的宽带应用。现阶段,网络用户的所有应用所需带宽还只是几十兆。在"光纤到户亚太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上,中国电信集团总工程师韦乐平表示,根据用户需求市场调查结果,到2010年,高端用户的下行接入带宽需求将会达到20Mbps~30Mbps,这是因为要满足包括高清电视、标清电视、视频业务、VoIP和普通上网需求等;到2015年则需要50Mbps~100Mbps的带宽,用户届时将可以在网上直接观看高清数字电影。很显然,近几年市场对FTTH的需求还不是很迫切。此外,重新布线也是影响FTTH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新建社区、写字楼,要提供FTTH或许可以在建设的同时将光纤预埋。而对于占大多数的既有宽带用户,如果从原来的ADSL改为FTTH,需要重新布线入户,改动家中的装修,用户能否接受也就成为FTTH推广的关键。

从发展成本上看,由于现在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资金上较为困难,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控制越来越严,包括设备投资和光缆的投资,对投资回报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会注重短期的利益。如果FTTH高带宽的应用和业务得不到普及,不能给运营商带来相应的即时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运营商的积极性。目前,从设备和布线施工等方面的综合建设成本来看,FTTH是ADSL方式的1.5到2.5倍,成本差距仍然存在,影响了FTTH的大规模商用。韦乐平曾表示,有源设备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光纤到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光纤到户的建设成本大约为500美元/户,其中有源设备占整个成本的40%~50%,无源设备成本占25%~30%,施工成本占20%~30%。相对美国和日本,中国市场上的人力成本要低很多,施工成本降低空间较小。因此,降低有源设备的成本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到2010年成本可以降低到100美元/户,将会促进光纤到户大规模发展。

尽管存在着种种不利因素,但我们仍然欣喜地看到,FTTH在最近一年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FTTH首先受到了企业用户和高端家庭用户的欢迎,这些用户对费用的敏感度较低,与将来可能需要一次次的带宽升级相比,一劳永逸的光纤接入更受他们的青睐。FTTH不但提供了更大的带宽(其数百兆及更高的带宽、20公里的传输距离明显强于目前的主流宽带应用),而且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放宽了对环境条件和供电等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FTTH将光纤的距离延伸到终端用户家里,使得在家里能享受各种不同的宽带服务,如VOD、在家购物、在家上课等。

另一方面,铜线和光纤价格的一涨一跌,也使得部署FTTH的成本正呈现下降的趋势。三年前,北美城区每个FTTH用户的平均成本是2000美元。Verizon的报告显示,2005年底,每个FTTP用户的成本是1021美元;2006年底,这个数字下降到850美元。长远来看,DSL的成本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极值点,但FTTH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而且从运维成本上来说,与DSL相比FTTH有更加明显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