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华为蒋作谦:光进铜退承载全业务未来

华为蒋作谦:光进铜退承载全业务未来

时间:04-29 来源:牟晓隆 通信世界周刊 点击:

在2008世界通信大会中国论坛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接入网产品线副总裁蒋作谦表示,2008年是FTTx产业发展很重要的一年,当前运营商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并实现全业务运营,FTTx是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国内电信运营商光进铜退战略的实施,FTTx日益为业界所关注。目前,FTTx产业已经进入规模部署的阶段,无论是技术的成熟度,还是产业链的完整度、设备的成本和价格等,都已经满足了规模商用的条件。

FTTx是实现全业务运营的必经之路

蒋作谦认为,只有简化网络层次,才能降低TCO的成本,并构建合理的全业务网络。

从传统的接入网来看,最后一公里是资源也是负担,最后一公里接入网体现了用户的接入控制权,也是固网运营商网络的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对固网运营商来说,最后一公里接入网的投资占到了整个网络的60%到70%。从2007年各大运营商的运营成本来看,中国电信每个用户的运营成本是120元,而中国移动每个用户的运营成本是50元。而从网络运维所占的营业额的比重看,中国电信18%的营业额用于网络运维,而中国移动只有5%左右。移动运营商和固网运营商的核心网相差不多,唯一差别就是接入网性质不同。因此,固网运营商可以参考移动运营商的经验,减少接入网线、设备、机房的投资,从而减轻接入网运维的负担。

全球领先的电信运营商BT认为,用户宽带需求是不断增长的,而且为了保持宽带增长,就必须做相关设备投资,因此利润是平滑增长的,也就是说,运营商的收益增长缓慢,依靠技术和设备成本下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就必须考虑建设模式的改变,包括减少设备、用户的接口节点和机房数量。

光进铜退只是一种手段,其服务目标应该是业务和服务转型。从电信发展的历史来看,从发明电话开始,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开创数据业务,再到因特网的兴起,每一种新业务产生,从话音单音业务到IPTV,每一种技术产生都伴随着新的业务。因此,采用PON技术的光进铜退,也只是技术手段,其承载的是未来的全业务,并伴随着网络的转型。

FTTx关键技术

对于如何利用FTTx实现FMC,蒋作谦指出,要想构建建设融合的光接入网络,就要有新的技术、新的网络架构以及新的网源设备。

目前固定网络中,像话音、宽带、中小企业的接入以及基站的接入都是垂直的网络,即"烟筒式的网络"。在光进铜退的过程,整个接入网络的水平融合必不可少,这样才能减少网络建设和运维的投资。

铜线网络是点对点的网络,对国内运营商来说,3~5公里是最佳距离,但光纤的通讯距离可以很长,甚至可以到达20公里。光纤最大的特点是带宽潜能很大,所以没有带宽瓶颈限制,光纤网络可以覆盖更广的区域,提供更高的带宽。假设在现有网络中,原有的位置和节点都不变,只是将光纤换成铜线,其投资成本比新建一个网络架构更高。所以光通信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建设模式。FTTx网络建设的目标有三个,一是一根光纤支持更多的用户,二是更远的通信距离,三是更大的带宽。

除了GPON|0">GPON、EPON|0">EPON以外,大容量的OLT平台也是光纤接入的重要技术。为了建设简洁的网络,OLT必须覆盖更广,因为中国人口密度是每平方米2000户,如果以4公里为例,OLT平台就必须覆盖9万用户,在这种密度情况下,4到8口的OLT平台是适当的密度。

另外一个关键技术是楼宇微基站接入,3G最重要的业务不是话音,而是移动宽带,移动宽带发展的方向,也是不断向用户靠近。与光进铜退一样,在无线宽带业务里,最重要的是无线基站设备的回传通道怎么提供。所以我们在光进铜退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无线宽带的承载和接入问题。Femtocell是家庭基站,但是它放在住宅里面就无法接受GPS信号。这一问题目前业界还没有解决。

绿色节能对FTTx的意义也非常重大。目前国家已经把节能减排提升到政治的高度。如果只是减少设备的能耗,这个所谓的节能就是很狭隘的,广义上的节能减排应该从网络构架的设计开始就做到绿色节能。

未来GPON将超过EPON

蒋作谦表示,华为是首家同时获得信息部颁发的GPON和EPON的入网证的设备提供商,目前华为已经全面突破欧洲主要运营商,并成为除北美市场外最大的GPON供应商。

华为太比特多业务光纤接入平台因其优异表现及对电信业的贡献获得了国际工程协会颁发的大奖。目前华为在光纤接入领域有庞大的研发团队,华为已经加入了17个标准组织,并且表现活跃。最近华为还当选了ATIS的副主席,在10GEPON标准中担任两个组的组长职务,并拥有6个有效的投票权。

在EPON领域,华为的原型机已经研发完毕,下行10Gbit/s,上行1Gbit/s。在GPON领域,华为是主要的参与者,是GPO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