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首条通信光缆抢通前72小时尖峰时刻
,他并没有参加理县到汶川的抢修,但多年的运维经验,让他对这次抢修的难度深有体会;他参加了16日的漩口镇抢修。漩口是汶川下面的一个镇,汶川县恢复通信后,抢修队开始深入到乡镇。
17日下午,在成都的指挥部内,一脸的疲惫的罗小川讲述了抢修漩口镇的艰辛,"一天只睡了2个多小时,晚上12点向漩口赶路,走的时候天太黑,不觉得害怕,回来的时候天亮了,看到山路被破坏的这么厉害,才感到后怕"。
李杰,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网络运行维护部的抢修队员,他和罗小川一起参加了16日的漩口抢修。他向新浪科技回忆,中间有一段十几公里的山路,平时不要1个小时就能走完,16日晚他们却花了四五个小时。
再回到抢修汶川。
地震给公路带来的破坏很大,汶川县城3公里以外已经无法开车,必须靠徒步抢修。抢修通信光缆不仅需要测试设备,还需要光缆、沉重的油机、干粮和水。抢修队员们身背测试设备及每人一捆光缆沿着毁坏的山路前进。新浪科技在都江堰附近通往汶川的山路旁,看到十几捆已经捆好的光缆,旁边的就是中国电信的临时抗震救灾点。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新浪科技,有一些光缆已经被被抢修队背走了。
除了肩上有相当沉重的光缆及仪器外,难走的山路也在考验着抢修队员们。据抢险队员向指挥部反馈的信息,马尔康到理县,短短的1.2公里路程,抢险队竟然用了4个小时的时间。
抢险队一路上还同时遭遇余震不断、严重的塌方、泥石流袭击等,同时,12日及13日汶川还下着大雨。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抢修人员要在武警的一路保护下,才能安全作业。
赵彬透露,电信汶川分公司派出的2支共4人的抢修队,12日下午出发后,两天两夜杳无音讯,直至14日下午才返回汶川。一直杳无音讯的原因是,县城内唯一的一部卫星电话给了县政府指挥部,光缆也中断了,抢修人员不能接入光缆拨打电话。
中国电信阿坝分公司向指挥部的汇报材料中,有这么一个故事。13日晚,在阿坝至汶川一个叫龙溪口的地方,抢险队员们遭遇严重山体滑坡,根本无法走过,情况稍有好转后,队员们就背上沉重的抢修仪器和器材,绕路爬过去。这些队员们由于走得匆忙,衣着单薄,以至于在暴雨中被冻得瑟瑟发抖。
14日16时左右,由于理县至汶川的光缆修复进度相对快一些,中国电信的相关负责人经过讨论后决定,集中全部力量全力突击理县至汶川线。14日8:44分,马尔康至理县的光缆已经打通。
理县至汶川的光缆长度共有58.48公里,抢险队员们正是背着光缆、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在近72小时内走完了这段路。
王晓初的死命令
抢险队能拥有如此顽强的斗志和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王晓初亲临一线指挥给他们带来的精神鼓舞是分不开的。
地震发生后,正在大连出差的王晓初,在获悉成都机场自13日中午起可以降落飞机后,就从大连直飞成都。他下了飞机后直奔受灾严重的绵阳去考察。为了能尽快达到灾区,他已经让秘书为自己更换了两个航班。
14日12:30分,王晓初来到了受灾非常严重的德阳市绵竹县汉旺镇。这个离震中汶川只有30公里的小镇,有一家员工加家属共3万人的大型企业--东方汽轮机厂。由于地震破坏严重,电信在这里的通信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就在这里,王晓初对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刘红建下了死命令,"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在今晚12点前开通汶川的光缆"。
此时,中国电信阿坝州分公司派出的抢修队正在抢修理县至汶川6公里处的一个障碍点(即光缆出现折断的地方,电信人员称为障碍点)。
14日16时,王晓初来到都江堰考察。从都江堰经漩口、过映秀、到汶川,一共90公里,这也是离成都最近的一条路线。
从前方反馈的信息来看,理县至汶川的抢修进展相对顺利。王晓初在与刘红建及中国电信四川省长途通信传输局局长陈新才讨论后决定,集中兵力,抽调其他路线的抢修人员,一共4支队伍支援理县至汶川抢修队,同时,汶川及理县的2支抢修队依然逆向抢修,最终在途中和另外4支队伍会师。
由于任务异常艰巨,陈新才心里没把握,不敢拍胸脯打保票。
王晓初和他说,"汶川已经50个小时未和外界联系上,全国人民的心理都快到了崩溃的边缘,汶川迫切需要和外界联系,这是中国电信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刻,我们必须得不惜一切代价。"
王晓初告诉陈新才,在资源的供给上,"你要什么我给什么,尽管提"。
陈新才说,"我还需要油机"。
王晓初毫不迟疑,"你要多少,我给你多少。"去年春节前夕南方遭遇的冰冻天气,中国电信已经购买了相当数量的油机。
陈新才听了后,心里有了数,掏出电话,开始安排新的部署。
此时,离承诺的晚12时抢通,只剩下8个小时。前方反馈的信息看,当时还剩下20公里没有
- 中国电信美国公司最新推出TPE光缆(05-03)
- 中美海底光缆建成 青岛市民上网像走高速路(06-22)
- 谷歌再度参与铺设亚洲海底光缆(07-27)
- 首个中美间兆兆级直达海缆开通(09-10)
- 东捷光电发布电缆用高温铠装光缆(10-20)
- Avago新有源光缆系列降低10G链路成本(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