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自动化仍是难题
标准化缺失
服务器自动化如果实施得当,就能给有经济实力实施该技术的公司和企业带来莫大的好处。这是因为:服务器自动化能够自动供应、配置、更新、打补丁、审核以及日常管理成百上千台服务器,这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也不需要大批技术人员从事枯燥、重复、有时还很复杂的任务,从而节省了大笔费用。
但是,与服务器自动化相比,数据中心的存储自动化还处于发展初期。尽管有几家厂商(如Onaro、Opsware和EMC)已经开发出了相对比较成熟的存储自动化产品,但是其采用率却要比针对服务器的自动化产品低得多。
乍一看这似乎很奇怪,因为大家都知道存储自动化能够带来巨大的好处。企业战略集团的分析师Bob Laliberte表示:"随着架构变得日益复杂,利用软件实现存储流程自动化有助于极大地提高效率。它能大大缩短配置存储资源的时间(如今需要30天到60天才能配置好),从而大幅缩短新应用投入市场的时间。这还可以大大降低费用,因此存储自动化是不可避免的目标。"
既然服务器自动化和存储自动化都如此诱人,为什么存储自动化产品的采用率仍然低于服务器自动化产品呢?简而言之,原因就是其实施难度巨大。
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标准化:存储市场是异质市场,产品种类繁杂。而没有标准,就不可能推出"一应俱全"的解决方案。目前,存储厂商只是针对自己的产品来开发系统,或者第三方厂商只是针对一种或者数量有限的几种其他厂商的产品来开发系统。
对于有经济实力实施这项技术的数据中心经理来说,服务器自动化和存储自动化问题都不大,但是要做到真正流畅的自动化,却需要能够从一个统一的控制台来管理所有资源,包括计算、连接和存储等方面。
Laliberte表示:"通过统一的系统,用户可以全面地查看整个架构。如果你缺乏统一的系统,那就无法管理资源。用户希望这个新的应用能够运行在服务器上,保证其存储性能和安全性,并自动配置这一切。"
他认为,目前还没有这种完全统一的数据自动化系统,但似乎其不久就会出现在市面上。这种系统可能来自某一家厂商,也可能来自两家或者多家厂商,它们各自的产品经过调整后,可以协同工作。譬如说,Onaro公司与自动化厂商BladeLogic公司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这样BladeLogic的产品就能够激活使用Onaro的一些存储管理工具,作为自动化工作流程的一部分。
Opsware公司看起来同样前景一片光明:鉴于这家公司现在已被惠普收购,它很有可能会推出一些值得关注的产品(譬如Opsware最近宣布推出的System 7,就承诺向统一自动化迈出了一大步)。
Laliberte还着重提到了思科公司的VFrame技术。思科的Data Center 3.0路线图通过网络把数据中心自动化与虚拟化技术合为一体,其目的就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开发出使用虚拟化技术的全面的数据中心自动化系统。今年7月,思科推出了VFrame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思科当时表示这是一个编制平台,能够利用网络智能,把各种资源统一配置成虚拟化服务。
虚拟化增加复杂性
另一个因素更是增添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那就是虚拟化。尽管存储虚拟化技术已经出现了好几年,但基于x86的标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其实刚刚兴起,这归因于处理器硬件对虚拟化技术的支持,以及像虚拟化领域的领头羊--VMware这些公司提供的高级虚拟机管理系统(VMware公司如今是EMC的一部分)。
问题在于:你如何实现虚拟机和虚拟存储管理的自动化?是暂时不考虑存储,使用服务器自动化软件开发商提供的服务器自动化软件?或者使用这家虚拟机管理程序(hypervisor)开发商提供的虚拟机管理软件?前者似乎更为成熟,但是它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深入了解虚拟机内部,弄清楚发生的实际情况?
存储方面面临的问题是:自动化虚拟存储设备来自诸多不同厂商。目前,IBM公司的SAN卷控制器(SVC)存储虚拟化等产品可以结合IBM、EMC、惠普和日立这些厂商的兼容设备使用,但如何把存储自动化软件跟与之配合使用的物理(或者虚拟)服务器自动化软件结合起来,却是一个难题。
目前,统一服务器视图和存储视图的数据中心自动化系统可能会来自技术伙伴(以及随后的公司伙伴),目标客户群是主要使用单一厂商硬件的公司客户。受益最大的将是拥有大量服务器的特大公司。但矛盾在于:最先实施这种系统的恰恰不是这些公司,这是因为金融机构之类的公司不希望很早就采用某项新技术。Laliberte预测,经过长期测试后,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将是有经济实力实施该技术的中型公司。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如果有足够需求,市场上会出现合适的产品,障碍会随之被扫清。Laliberte得出的结论是:"一开始解决方案会是基于厂商的专有方案--如果不投入巨大工作,非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将很难有所作为。存储和服务器虚拟等服务在消除一些问题的同时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但是到最后,所有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