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WiMAX和LTE两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殊途同归

WiMAX和LTE两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殊途同归

时间:05-01 来源:赛迪网 点击:

问题。

在我国与LTE对应的计划被称为E3G,"863"计划中与B3G对应的Future计划被考虑用于发展E3G,参与LTE的发展工作。在3GPP2方面正在执行类似的被称为空中接口演进(airinterfaceevolution,AIE)的计划。

4、未来宽带无线接入市场的竞争态势

WiMAX面向的是宽带无线接入市场,3G移动通信面向的是以手机为主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一般来说它们之间是互补的关系。但是当3GPP面向宽带无线接入市场发展HSDPA,尤其是发展LTE之后就出现了竞争关系。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WiMAX和3GPPLTE面对的是同一市场,指标是相近的,采用技术也是类似的,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3GPP决定发展LTE是一次有战略意义的决定,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尽管目前LTE的发展能否摆脱原来体系结构的束缚还有疑问,但是其成员是目前3G的主流运营商,力量雄厚又拥有3G频率使用许可证,他们发展的LTE即使性能差一些,在宽带无线接入市场上仍然拥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他们一旦拥有LTE就不会再考虑使用WiMAX等竞争的技术。此外,LTE使用3G的频率,甚至可以使用2G的频率,有较好的穿透能力,保障系统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WiMAX是由IT界发展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由于没有原体制的束缚,最符合宽带接入市场的需求。由于LTE的出现,可能采用WiMAX的运营商主要是固网运营商和新运营商。Intel等IT设备制造商是WiMAX坚定的、强有力的支持者,他们希望通过WiMAX进入宽带无线接入市场。Intel在未来笔记本电脑中捆绑WiMAX的承诺增强了WiMAX的竞争能力。

当今困扰WiMAX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频率问题。目前已经认可的频率是3.4-3.8GHz许可证频率和5.725-5.85GHz免许可证频率。很多国家允许使用更高的频率,将其当作5GHz免许可证频段的一部分,目的是室外应用。由于其穿透力差,使用这些频率的WiMAX系统不可能和LTE竞争。正待批准的频率是2.3-2.7GHz许可证频率,目前只有韩国将2.3-2.4GHz频率分配给WiMAX。国际上主要集中争取2.5-2.6GHz的频率。这些频率仍然偏高,与3G移动通信频率相比性能较差。

WiMAX发展宽带无线接入的最佳和可能选择是使用电视广播频段(UHF)。由于UHF频道的穿透力好,可以实现大面积覆盖,便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目前全球不少地方开始了争取分配<1GHz频段用于宽带无线接入的努力。在美国正在争取使用许可证+免许可证频段,已经拍卖到频道54、55、59(710-722MHz,740-746MHz),未来可能拍卖更低频率的频道(698-746MHz)或更高频率的频道(747-794MHz)。在我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已经将798-862MHz频段从广电总局手中收回自己直接管理。

在美国正在磋商免许可证使用低于700MHz的空白电视频道。美国FCC提出使用这些频率必须采用感知无线电,以避免干扰。为此IEEE设立了IEEE802.22感知无线区域网(WRAN)标准工作组,其目的是发展空中接口(MAC和物理层)在各种不同地理区域提供宽带无线接入,包括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空中接口具有干扰保护机制,以便作为次要使用者使用54-862MHz的电视频段。这样WiMAX又多了一个竞争者。为此,IEEE802.16又成立了IEEE802.16h工作组,致力于改进诸如策略和媒体接入控制增强等机制,以确保基于IEEE 802.16的免许可证系统之间的共存,以及与有主要使用者的系统之间的共存。IEEE 802.16h使WiMAX能够满足FCC的要求,作为次要使用者使用空白的地面电视频道。

使用空白地面电视频率的WiMAX系统将具有优异的性能和极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农村边远地区,将成为消除"数字鸿沟"的有效手段。这种系统可以看作是空中的"电缆调制解调器"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融合形成网络新媒体。

5、结束语

游牧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将成为未来通信市场的重要需求。WiMAX是为这一需求专门发展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性能强、效率高、成本低,其灵活的体制通过配置可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要求。3G是按照语音为主业务需求设计的,不能满足宽带无线接入的需求。为了进入宽带无线接入市场,3GPP发展被称为3.5G的HSPA之后仍感不足,为了与WiMAX竞争,3GPP决定发展LTE计划,其指标和技术都与WiMAX相近,可以说是殊途同归。WiMAX的发展受频率分配的制约,能否使用地面电视广播频段对WiMAX发展至关重要。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