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热点讨论:下一代网络(NGN)的实现

热点讨论:下一代网络(NGN)的实现

时间:04-15 来源:中国联通网站 点击:

作(GSC)组织之后,2004年6月,ITU-T指导委员会负责组建了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FGNGN),来对下一代网络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协调,尤其要关注欧洲电信标准化研究所TISPAN研究成果的全球化要求。

ITU-T的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

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开始的紧急任务之一是确定自己的参考条目(ToR),参考条目是在ITU-T第A.7号建议[3]的基础上制订的,它详细规定了重点工作组的活动。

在2004年5月召开的第9次全球标准化合作会议上,ITU授权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12个月内在ITU-T第Y.2001[1]和Y.2011[2]的基础上制订出送审稿,且要特别关注下列问题:

*下一代网络功能结构(如基于第三代伙伴计划/第三代伙伴计划2互联网多媒体子系统(3GPP/3GPP2IMS)的功能结构,且包括对宽带接入的支持。例如xDSL);

*广泛的移动性;

*QoS;

*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和信令;

*安全能力,包括认证能力;

*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

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的第一次会议在ITU的批准下于2004年6月在日内瓦召开。会议的目的是批准所提出的参考条目,并建立管理小组和工作组。7个工作组的结构和工作范围是:

第1工作组负责研究服务要求,按照计划研究服务范围、服务要求和能力。第2工作组负责研究功能结构和移动性,一般情形和特殊情形之下的功能结构开发,包括移动性的各个方面。第3工作组,负责研究服务质量:端对端QoS相关送审文件的制定,包括网络性能的各个方面。第4工作组负责研究控制和信令:控制的相关送审文件的制定和QoS支持,包括资源的行政管理和控制的各个方面。第5工作组负责研究安全能力:下一代网络环境内安全架构的开发。第6工作组负责研究网络的演进:由公用交换通信网/综合业务数字网向下一代网络逐步演进的送审文件的制定。第7工作组负责研究未来基于分组的承载网络:鉴别现有基于分组的网络状态,研究未来对基于分组的网络的要求。

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每2~3个月开一次会。第6次会议是与ITU-T第13研究组的会议共同召开的。ITU-T第13研究组被世界电信标准大会(WTSA)指定为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在2004年底以前的母工作组。第13研究组还被指定为ITU-T内下一代网络研究的正式领导。详细的上报文件见下文。

遵循2004年世界电信标准大会的旨意,在第13研究组会议期间确定了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的前途。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在2005年底之前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制订出发布文件1(Release1)。相关成果和所要继续的工作都要及时移交给第13研究组,以便赶上该组2006年1月的会议。某些送审文件将移交给ITU-T其它相应的研究组。

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的发布计划和前景

ITU-T的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的工作是以清晰的目标和定期的文件发布为基础的。发布文件的意图是对特定时间段内要做的业务按轻重缓急进行安排。

表1发布文件1服务与能力概要

表2ITU-T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送审文件

(a)与发布文件无关的送审件表

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为了在第一个发布文件中促进下一代网络的实现,正开展着如下工作:确定服务要求和服务所需要的能力,定义其它相关的能力。

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发布文件的组成部分

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从两个方面对发布文件进行了划分。

(1)功能:从垂直和水平两个方面来表现下一代网络配置的技术成分。垂直面:覆盖传输层和服务层,或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1~7层;水平面:端对端(用户终端对用户终端,包括所有网络和服务平台)。

(2)结构:用于管理每一个发布文件制订的操作部分。一些参数已被ITU-T用于重要的电信基础设施的研发中,如综合业务数字网(基于ITU-TRec.I130[4])。发布文件的时间即公布送审件的日期;研究阶段基于REC.I130[4]的1~3;深度即描述的层次。

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发布文件1"的研发情况

ITU-T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正在上述7个工作组的基础上制订送审文件。发布文本1服务方面的概述是其它工作组活动的基础与指南。

发布文件1的制订情况见图1。

图1发布文件1的覆盖范围

图1表明了下一代网络的发布文件1的几个关键方面。水平来看,下一代网络被分割成三个区域:用户设备、网络设备、与其它网络的互连(包括其它同等的下一代网络)。垂直来看,下一代网络被分成了两个领域:服务层和传输层。服务层的功能又可进一步分成服务/控制功能和应用功能。传输层分为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由于传输层与服务层是完全分离的,因此它需要自己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