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全力打造“数字校园”新图景
9月份入学的2005级中国人民大学的新生,可能会接受与师兄师姐完全不同的新生军训:根据其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新生登录学校门户网站,可以浏览自己被编排到哪个连队,要参加哪些活动;可以查看军训营地地图,查询带队老师和教官的信息。由于系统提前搜集了他们的身高等信息,因此订购的军装和鞋子尺码大小完全合身。
听上去有点像未来时代的学校,不过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正通过一项命名为"数字人大"的项目,努力将这些变为现实。
数字校园新图景
在位于人大第三教学楼的办公室里,中国人民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顾涛向记者演示了正在测试中的"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校务系统"。
顾涛介绍说,电子校务系统将在9月中旬投入使用,各模块将随着学校业务开展的顺序次递投入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继续开发和完善。
这套即将运行的系统包括了大学的六项核心应用,即办公自动化,本科生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学校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这涵盖了学校的6个主干应用。各系统间的数据天然地需要相互交流,我们采用休整设计的方式使之容易交流。"三年多来一直忙于"数字人大"项目建设的顾涛介绍说。
文章开头所描述的军训管理应用和教学辅助应用,在顾涛看来,还只是"最简单的应用"。
咨询顾问公司计世资讯把教育信息化市场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其它教育;而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主体,正在实践中不断试验新的应用。
在人大目前比较成熟的应用中,教学辅助软件是个典型。通过这个软件,可辅助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从网上选课,到上课,到课下复习看辅助材料,学习的全过程都可以通过网上进行。而且该软件将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资料阅读进度和讨论情况,通过这些纪录可以对平时成绩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人大的顾涛认为,未来数字校园的应用,将集中在数据挖掘上。通过对信息数据的统计和挖掘,开发基于这些数据的服务,将是未来数字校园最普遍的应用。
顾涛举例说,电子校务系统将提供动态的数据分析,对学校历年来教授及副教授数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发现本校哪些专业和学科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实现利用数字手段助力学校的发展。
对学生数据的深入分析同样可以产生各种应用。比如通过统计学生在校园食堂刷卡吃饭的消费数,通过分析一段时期累积的数据,基本可以判断其消费能力和经济状况,从而作为学生申请困难补助和助学贷款的参考条件。
顾老师介绍道:"在数字校园的建设中统一规划非常重要。信息化的发展是有主线的,而校园信息化的建设更尤其特殊性,教学科研才是主题,更方便快捷的服务与教学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数字校园是现实学校的数字神经,其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顾涛称。回到正在测试中的电子校务系统,顾涛说,随着基于数据挖掘各项应用的开发,学生在学校完整的学习生活经历,都将在电子校务系统中有所反映。
当然,还不是现在。顾涛解释说:"这些深层应用的实现,至少要等三年以后。因为必须要经过这段时期的数据积累,才能对其进行分析。"
"我们希望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网络的优势,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发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同时也会有许多崭新的应用应运而生,学生们可以在网络上分享他们的想法,而教授们也可以共享他们的课题和研究成果,甚至可以建立网上的跳蚤市场帮助学生流通剩余物品。技术让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社区,而互联网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顾涛谈道。
赛迪顾问计算机与软件事业部分析师张菊认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对研究型大学的信息化建设来说,将成为重中之重。通过文献和知识资源的数字化,图书馆将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建筑物,而是知识承载平台。各实验室各系的资源在数字图书馆中相互交流,使图书馆成为大资源库,实现比检索、访问等简单功能更多的科研应用。
"数字图书馆将成为研究型大学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枢纽。"张菊说。
应用带来新商机
如果把"应用"比作"车",那么,承载这些应用的校园网就是"路"了。
据顾涛介绍,人大校园网建设始于1997年,随后第三年进行一次升级改造。到今年11月底人大将应用思科的核心交换机完成校园网的第三次升级。届时,人大校园网将变身为万兆主干网,通往各楼宇建筑物的带宽为千兆,而到桌面带宽也将达百兆。
目前人大校园网有23000多个信息点,近千台网络交换机。校园网通往外网的带宽分别是中国教育与科研网的千兆出口和网通的百兆出口。
人大校园网建设在全国高校系统中并不是个例。据了解,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