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美国为何对中国加入“伽利略”计划心存不满

美国为何对中国加入“伽利略”计划心存不满

时间:10-28 来源:3721RD 点击:
欧盟一直声称欧洲的"伽利略"计划是基于民用的、完全不受军方控制,但不容否认的是,中国参与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大大提升其军事能力。这便是美国对中国染指"伽利略"计划心存不满的最重要原因。

  去年12月28日,首颗"伽利略" 实验卫星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Baikonur)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这颗被命名为"Giove-A"的卫星将用于测试由国际电信联盟(ITU)批准"伽利略"定位系统使用的通讯频率,并在轨道上进行多项信号测试。该卫星的发射被认为是"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所有30颗卫星升空准备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伽利略"计划是一种中高度圆轨道(MEO)卫星定位方案。"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立将于2007年底之前完成,2008年投入使用,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卫星高度为23,616公里,位于3个与赤道平面呈56度倾角的轨道平面内。该系统除了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名为"Giove B"的第二颗试验卫星将在今年春天发射;在轨鉴定(in-orbit validation)阶段中,将发射总共4颗应用卫星。2008年,"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正式运行。

  目前,世界上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只有美国的GPS与还未全部投入运营的俄罗斯GLONASS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付诸正式使用后,"伽利略"系统可与GPS及GLONASS兼容,将提供一种更为先进的卫星导航服务:它可以发送即时的高精度定位信息,这是现有的卫星导航系统所没有的,同时"伽利略"系统能够保证在许多特殊情况下提供服务,如果失败也能在几秒钟内通知客户。在火车开行、轿车驾驶、飞机降落等安全至关重要的场合中,这种技术无疑是最佳选择。

  GPS系统虽为军民两用,并向全球免费开放,但美国却只为自己提供高精度定位信号,对其它用户则是低精度信号,并可能随时被华盛顿以"军事"原因而切断。为摆脱对GPS系统的依赖,打破美国对全球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柯断,欧洲国家决心研发一套独立的民用定位系统;中国和以色列随后也加入了该计划。

  相比于目前全球使用广泛的美国GPS系统,"伽利略"系统确定物体的精确度要高出10倍。这也就意味著,中国的巡航导弹、弹道导弹、战斗机和军舰等军事武器的导航和目标锁定将变得更加精确。想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是否还有任何实际意义?中国-欧盟的战略关系又将如何影响世界格局?

  "伽利略"是个民用定位系统,而且欧盟一再向美国承诺不会用于军事目的。美国依然对该项目抱有怀疑,其实也并非无中生有。看看美国当初得知欧洲拟发展卫星导航系统时的反应,就可以估计到"伽利略"的战略潜力。2001年12月1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卿保罗•沃尔福威茨(Paul Wolfowitz)曾专门致函欧盟成员国国防部长,称美国担心"伽利略"系统的频谱会干扰美国GPS的军用信号,进而影响北约(NATO)未来的行动。

  美国方面相信,欧盟的"伽利略"计划将使美国在军事行动中不能完全切断敌方的卫星信号。同时,这位国防部副部长还表示,使用"伽利略"公共规范服务(Public Regulated Service)的用户可能会接受到GPS的军事信号,并批评欧盟委员会没能认真评估"伽利略"计划将带来的安全冲击。

  2002年1月,"伽利略"计划的发言人向外界宣布,该专案迫于美国压力而搁浅。同年3月,在多方努力下,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和欧盟成员国同意向"伽利略"计划拨款。当其时正值华盛顿与欧洲在进攻伊拉克问题上闹得不可开交,因此美国施压非但没有奏效,反而进一步激怒了反对攻伊的法国、德国等欧盟国家。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更促使欧盟加速去研发一组不受美国控制的定位系统。2003年5月,欧盟宣布开始实施"伽利略"计划。同年9月,受惠于不断升温的双边关系,中国接受欧盟邀请,成为"伽利略"计划的合作伙伴,并承诺在随后几年内投资2.59亿美元。

  对于"伽利略"计划,美国目前有著两方面的担心:1、跨大西洋安全体系同时存在两个卫星定位系统会否出现故障,或者毫无意义的功能重迭?2、如何应对中国的加入?

  美国的忧虑,欧盟自然能够体会。在美国的游说下,英国和德国表示,将不会允许"伽利略"计划应用在军事领域。经过4个月的谈判,欧盟与美国于2004年6月26日就GPS同"伽利略"计划的兼容问题达成一致,同意两个卫星定位系统采用相互兼容的操作标准。虽然强调了"伽利略"计划的商业价值,该协议并未对其可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做出限制。

  中国加入欧盟的太空专案,其动机也不难理解:在今日的战略环境下,太空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战场。由Colin S. Gray和G. R. Sloan编撰的《地缘政治学:地理学及战略》(Geopolitics: Geography and Strategy)说:"伊拉克1990年入侵科威特时,联军的第一个部署不是在空中、海上或陆地上,而是由大气层之外的卫星轨道上。"

  在那场战争中,美军首次以其精确制导上演"百步穿杨",更让世人为之咋舌。也就是此时,人们才明白,日新月异的太空技术重新演绎了"空中力量"的概念。近来,《国际先驱论坛》明确表示:"‘伽利略’计划将提高作战部队的协同作战效率,但同时也提高了武器导航系统的精确度。"


  当全面运行后,"伽利略"定位系统被应用至军事领域也并非难事。欧盟和美国早已意识到,这套系统的不少民用功能可以使用在军事上;中国也深谙此理。在安装信号接受设备后,炸弹的攻击准确度就能大幅度提高;这最大的功臣,就是"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无怪乎,台湾和美国对中国加入"伽利略"计划非常紧张,它们担心这将严重危及台海局势。

  在日益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欧美对华实施十多年的武器禁运一直是最热门的话题。欧美官员在是否应该解禁问题上争吵不休。不过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武器禁运早已没有当年的意义了。这不仅是因为法国政府热切希望解除武器禁运,更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欧洲强调"伽利略"计划的民用特点是出于两点考虑。1、外交上,它不得不认真应对美国的忧虑;2、若强调该计划的军事性,将得不到欧洲人们的支持,因而很难获取各成员国政府的财力支持。毋庸置疑,中国的下一代巡航导弹必定能利用"伽利略"增强战斗力。

  再说,对技术不断进步的中国来讲,诸如"战场数码化"、"反卫星武器"、"网络战争"和"太空战略"等概念不再是时尚的外来词,而是已贯彻到中国的战略方针中。
  
  最后,虽然欧洲对中国存有戒心,在跨大西洋安全问题上常与美国惺惺相惜,但欧盟-中国战略关系正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双边关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将得到加强。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