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烽火通信80×40G DWDM引领光通信潮流

烽火通信80×40G DWDM引领光通信潮流

时间:10-26 来源:3721RD 点击: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通信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随着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的发展以及IPTV(网络电视、流媒体)、VoIP等应用的强劲增长,Internet业务增长速度已达到每6个月到一年就翻一番,大大超过了电话用户和电话业务量的增长速度。Internet业务流量是全球性的,很少局限于本地,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新业务和带宽永无止境的需求,要求通信骨干网络畅通无阻。

在市场和技术双重推动下,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通信网成为信息时代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通信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而传输网又是整个通信网的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在传输网络中,各种传输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传输技术的发展对整个通信业的运行和发展影响巨大。

光纤通信以其高速、大容量的特点成为传输网络设备的主流,其中,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传输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由于其大容量、透明传输、易扩展等特点,被公认为是一种最佳的网络扩容方式,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应用。自从10GbpsDWDM系统成功商用化之后,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40Gbps光传输技术。国际上关于40Gb/sDWDM系统的研究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很多著名通信公司的实验室系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截至目前还没有正式产品发布和工程应用。

烽火通信长期专注于通信网络从核心层到接入层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掌握了大批光通信领域核心技术,其科研基础和实力、科研成果转化率和效益居国内同行业之首,参与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0多项,涵盖光通信各个领域。历年来,烽火通信承担了我国"五年计划"、"863计划"中光纤通信领域的绝大部分重点课题,90%以上的科研成果均已转化为产业。从2003年7月开始,陆续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两期课题:"Tbps级DWDM传输系统研制"、"3Tnet可扩展到80×40G DWDM传输系统设备工程化与试验",着手对超高速、超大容量的80×40G DWDM系统进行技术研究和实施应用,这两期课题分别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5月顺利完成并成功通过科技部的验收。

依托863计划课题,烽火通信突破了40Gb/s的技术难关,并在光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技术、大容量合分波技术、分布式喇曼放大技术、C波段和L波段分组放大技术、前向纠错技术(FEC/SFEC)、动态增益均衡技术(DGE)、光收发模块技术、40Gb/sOTU技术、传输码型和调制/解调技术、精确色散管理技术、动态PMD补偿技术、专用芯片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最终推出了80×40Gbit/sDWDM系统,该系统是新一代超大容量、长距离传输的密集波分复用系统。设备具有从STM-1到STM-64以及GE(吉比特以太网)、8GE、FE、STM-16、STM-64子速率复用接入等多种方式的业务接口,因此在适当的配置下,也适用于高速宽带的专业网建设。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方便用户扩容。合波、分波器的基本单元是40波(100GHz波长间隔),当容量要扩容至最大80波时,采用C+L合、分波实现;该系统还可完全实现2.5Gb/sDWDM和10Gb/sDWDM系统的兼容,并可混合组网;使用喇曼放大器、超强FEC、精确色散管理等技术实现长距离传输。经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际应用处于国际领先。

在系统研制过程中,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包括提高可靠性、降低功耗、集成化、简化光纤的管理、减少设备中器件的数量、提高软件的智能化程度、增加升级的灵活性、降低成本、减少维护费用、提高设备的维修速度等,可以说,这套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的80×40Gb/s光传输系统,为我国新一代信息网络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和试验平台,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化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从2005年4月开始,在第二期国家863计划课题的实施过程中,烽火通信在上海至杭州之间开通了国内外的第一条实用化80×40G DWDM系统工程线路。系统于2005年12月加载实际业务,目前运行良好。

80×40Gb/sDWDM光传输系统的推出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系统需要一批相关关键技术,涉及网络、系统、终端、中继、线路、通信网络监控管理、微电子、光电子、光电测量、标准等多个方面,它的研制和成功应用,必将推动相应的微电子、光电子等诸多领域的技术进步,全面替代目前低速率的DWDM系统,极大地增加传输网络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