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MCU和DSP > 热释电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热释电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时间:03-26 来源:传感器世界 点击:
一、前言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一种非常有应用潜力的传感器。它能检测人或某些动物发射的红外线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早在1938年,有人就提出利用热释电效应探测红外辐射,但并未受到重视。直到六十年代,随着激光、红外技术的迅速发展,才又推动了对热释电效应的研究和对热释电晶体的应用开发。近年来,伴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对该传感器的特性的深入研究,相关的专用集成电路处理技术也迅速增长。本文先介绍热释电传感器的原理,然后再描述相关的专用集成电路处理技术。

二、热释电效应
当一些晶体受热时,在晶体两端将会产生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这种由于热变化产生的电极化现象,被称为热释电效应。通常,晶体自发极化所产生的束缚电荷被来自空气中附着在晶体表面的自由电子所中和,其自发极化电矩不能表现出来。当温度变化时,晶体结构中的正负电荷重心相对移位,自发极化发生变化,晶体表面就会产生电荷耗尽,电荷耗尽的状况正比于极化程度,图1表示了热释电效应形成的原理。

能产生热释电效应的晶体称之为热释电体或热释电元件,其常用的材料有单晶(LiTaO3 等)、压电陶瓷(PZT等)及高分子薄膜(PVFZ等)[2]
热释电传感器利用的正是热释电效应,是一种温度敏感传感器。它由陶瓷氧化物或压电晶体元件组成,元件两个表面做成电极,当传感器监测范围内温度有ΔT的变化时,热释电效应会在两个电极上会产生电荷ΔQ,即在两电极之间产生一微弱电压ΔV。由于它的输出阻抗极高,所以传感器中有一个场效应管进行阻抗变换。热释电效应所产生的电荷ΔQ会跟空气中的离子所结合而消失,当环境温度稳定不变时,ΔT=0,传感器无输出。当人体进入检测区时,因人体温度与环境温度有差别,产生ΔT,则有信号输出;若人体进入检测区后不动,则温度没有变化,传感器也没有输出,所以这种传感器能检测人体或者动物的活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结构及内部电路见图2所示。传感器主型饪恰⒙斯馄⑷仁偷缭⺁ZT、场效应管FET等组成。其中,滤光片设置在窗口处,组成红外线通过的窗口。滤光片为6mm多层膜干涉滤光片,对太阳光和荧光灯光的短波长(约5mm以下)可很好滤除。热释电元件PZT将波长在8mm~12mm之间的红外信号的微弱变化转变为电信号,为了只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涅耳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菲涅耳透镜(图3)根据菲涅耳原理制成,把红外光线分成可见区和盲区,同时又有聚焦的作用,使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 (PIR) 灵敏度大大增加。菲涅耳透镜折射式和反射式两种形式,其作用一是聚焦作用,将热释的红外信号折射(反射)在PIR上;二是将检测区内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使进入检测区的移动物体能以温度变化的形式在PIR上产生变化热释红外信号,这样PIR就能产生变化电信号。
如果我们在热电元件接上适当的电阻,当元件受热时,电阻上就有电流流过,在两端得到电压信号。
三、被动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在自然界,任何高于绝对温度(-273K)的物体都将产生红外光谱,不同温度的物体释放的红外能量的波长是不一样的,因此红外波长与温度的高低是相关的,而且辐射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表面温度有关。
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C左右,会发出10mm左右特定波长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红外线通过菲涅耳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被动红外探头,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件,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如图2侧视图C),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3]。
四、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头的优缺点
不同于主动式红外传感器,被动红外传感器本身不发任何类型的辐射,隐蔽性好,器件功耗很小,价格低廉。 但是,被动式热释电传感器也有缺点,如:
①信号幅度小,容易受各种热源、光源干扰;
②被动红外穿透力差,人体的红外辐射容易被遮挡,不易被探头接收;
③易受射频辐射的干扰;
④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接近时,探测和灵敏度明显下降,有时造成短时失灵;
⑤被动红外探测器的主要检测的运动方向为横向运动方向,对径向方向运动的物体检测能力比较差。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