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研发问答 > 硬件电路设计 > TI电源管理交流 > 关于LM5017的Flybuck电路

关于LM5017的Flybuck电路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大家好。

我需要输出4路隔离的15V,代理商给推荐了LM5017的FLYBUCK方案。下图为参考电路。有几个问题:

1.图中初级输出7.8V,变压器匝数比如下:

(1-10):(4-3)=1.5:1

(6-7):(1:10),tie(8+9)=2:1

这样看来,只要初级7.8v/1.5=5V , 7.8*2=15.6V,。次级输出只与匝数比有关,而与占空比和频率无关吗?计算公式是怎么样的?

2.若要输出隔离的4路15V,初级输出为15V,是不是只要选用1:1:1:1:1的变压器就行了?

对于反激而言,各路输出的电压只与各个绕组的匝数比有关,因为在一个变压器上的各个绕组电压必须符合电压/匝数=恒定值这个要求。对你来说,如果5V绕组的匝数是1,那么绕组上的电压将是5.4V左右(考虑二极管压降)要得到15V的电压,绕组的匝数应该选择15.4/5.4=2.85倍。如果你想得到四路15V的输出,这四路的匝数比采用1:1:1:1即可,但绕组太多,耦合不好不一定能得到期望的电压。

次级输出当然和占空比和频率有关啊,LM5017用的是COT的控制模式,具体可参考这段话:

LM5017 uses Constant-On-Time (COT) control scheme, in which the on-time is terminated by an on-timer, and
the off-time is terminated by the feedback voltage (VFB) falling below the reference voltage (VREF).

至于公式,简单点说,Flybuck相当于一个带变压器的buck。而对于buck有:Vout=Vin*D。这样子就知道Flybuck的公式啦。

淘宝有隔离电源模块,但输出是不稳压,前级电压漂移后级跟着飘。

有反馈的话应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电路里面是有闭环调节的,所以一旦一路电压确定了,其他几路的可以通过匝数比去确定,占空比是动态调节的

首先你要了解一下反激变换器的原理,对于反激变换器来说,输出的电压和输入电压,匝比,占空比都是有关系的!

次级输出与输入的匝数比就是通过频率,占空比来确定的,所以是有关系的。。

得看你系统的反馈形式,一般和频率以及占空比是有关系的。虽然电压大小可以通过匝数比去计算,但是纹波之类的还是和频率关系蛮大的。

占空比和频率决定了匝数比,而占空比是根据负载来变化的。

根据占空比和纹波来决定吧, 电压和匝比决定了之间的关系

输出电压跟输入电压、占空比、变压器匝数比都是有关系的呀!变压器选型的时候也得考虑频率的。

同时,开关频率还会影响变压器的大小,频率越大,变压器可以越小!

次级跟匝数比有关,而匝数比又是通过占空比和频率决定的,楼主可以去看看反激电路的原理。

匝比和频率又有啥关系呢?貌似频率只会影响输出的纹波吧!

频率决定磁芯大小,不决定匝比

针对你的问题:1、 隔离输出电压仅与主回路输出电压和变压器匝比有关,与频率和占空比没有关系。

2、多路输出对变压器耦合的要求更高。

用LM5017打了个buck电路,5V输出,6~60V输出,电感用 的1个200uH的环,随手找的一个很大300W电源上拆的铁硅铝环。发现在18~30V之间带载能力会下降, 低电压6V左右和30V输入以上带载能力都很强。开关频率为200kHz,400Khz都试过,发现没有什么作用。不正常时,发现有脉冲并没有按照一致的 导通时间,有的开关导通时间明显不正常的短,应该每个开关导通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用的面包板搭的标准电路,用的是电感增加FB的纹波的方法,输出电容没有串电阻增加纹波。不知道是不是面包板撘的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参数按照demo板的参数来的,就改了输出调压电阻配置。                                                                  

只要设计线路对, 就可以

面包板无所谓的, 最多是防干扰吧

开关电源仅工作在CCM模式时,输出电压与占空比无关。工作在DCM模式下输出电压与占空比相关,如果控制器采用准谐振控制,那么频率也是可变的。如果考虑损耗,即便是CCM模式,占空比也随输出电流增加,略微增大。

你好,关于使用LM5017的flybuck设计,一般是先定原边的电压,尽量保持原边占空比在50%以下,然后在计算变压器的匝比时,要考虑到逼二极管的压降,(Vsec+Vdiode)/Vpri就是变压器的匝比。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