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研发问答 > 微电子和IC设计 > IC验证交流 > 今日话题:验证的纠结,比对还是不比对,该如何比对?

今日话题:验证的纠结,比对还是不比对,该如何比对?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话题背景今天听一个同事给我抱怨说:他负责的模块其中有一个很简单的规格,如果通过看代码即代码检视,或者check 波形,就是1、2分钟的事情;但是如果要在环境中添加自动比对,至少要搞1、2个小时才能搞好;
他认为添加自动比对机制收益太小,但是他的领导又要求他添加自动比对机制,于是他很郁闷,。
本人感受:
其实我也遇到过类似纠结的事情;但我一直认为:验证就像打仗一样,DUT的规格、feature就是敌人,怎样在牺牲最小的情况下歼灭敌人?这是你这个元帅需要思考的(每个验证人员,都是这场验证战役里面,正义之师的元帅);
战役要取得胜利,最重要的是策略-----你的验证策略;
其次你的武器的先进程度---你用的验证工具;
当然还有你对敌人的了解程度---对DUT规格的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所以我认为,验证就像打仗一样,为了胜利你可以多种兵种,多种武器相结合,水陆空一起配合达到最优的效果;自动比对你可以使用sv编写rm、checker,你也可以用断言检测,或者用脚本离线比对,甚至你可以用formal等其它手段验证;即使用sv编写checker,这里又是条条大道通罗马,肯定有那么一条是最近的;
小结:
我的观点是:尽量实现自动比对,这样便于回归,也便于后期他人的接手;但是实现自动比对的手段可以更多样化,更别具一格,从而能达到更好的收益(投入产出比);不要认为创新、创造那是设计人员的事,在你的战役里你是国王你可以任性!
一点随想,写的比较匆忙,欢迎大家积极交流讨论;

看来跳出苦海了

有时候搭平台确实费时费力,但是科学也好,工程也好,不能主观的说代码我check过,波形我也check过,所以就OK了,需要有客观的指标来确定什么时候算验证收敛,就像你之前的帖子讨论的一样。
就算不说指标,BOSS也会要求有点东西来证明你的验证OK了。
多思路是好事,不同的设计,最佳验证方法不尽相同,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组合。而且和验证工程师自己对DUT的熟悉程度,工具的熟悉程度,继承环境的debug机制都有关系。究竟是静态分析,还是单步调试,需要自己去选择。

“就算不说指标,BOSS也会要求有点东西来证明你的验证OK了”
你这话说的很好,就说我们验证人员的工作:小到平时日常的技术讨论,大到一个模块的验证报告评审,只要你抛出自己的观点就必须有材料来支撑它;
否则你就会被评审专家或领导一个接一个的追问给击倒,自己会被问的支支吾吾,处境相当尴尬;当然大家会认为你考虑的不够充分,从而觉得你工作做的还很不到位,领导也会表示很不放心。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