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研发问答 > 无线和射频 > 射频无线通信设计 > 2005网络世界大会-构建自适应网络,推动以太网发展

2005网络世界大会-构建自适应网络,推动以太网发展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IT架构从最开始出现,到现在已经渗透到各个企业、各个机构信息化的处理过程当中,实际上走过了几个阶段。我简单的把IT系统承载的价值链,在时间层面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如果把以太网的速率映射上,也会发现很有意思,最开始以太网第一个发展阶段过程中,所承载的网络和网络所承载的IT结构,基本上功能局限在共享和交换数据,这点是非常清晰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业务的不断发展,整个IT架构在网络技术不断成熟的推动下,发展到了能够为企业或者为具体的机构,比如政府降低费用,提高办公效率。到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或者越来越多的行业,把搭建一个成熟的、完整的和先进的IT系统作为构建企业或者系统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实际上这十多年以来,在技术发展和业务发展的双向推动下,IT的价值或者IT的重要性,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政府,对于一个运营商的重要性都越来越强。在这个背景下,整个IT实际上也发生了很多很多的变化。在今天参加盛会之前,《网络世界》的记者曾经跟我聊过一些话题,其中涉及到最近一段时间非常关注、非常热门的词汇,就是TCO,总体拥有成本,问我从公司的角度对TCO怎么看,应该怎样帮助用户降低TCO,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但是我发现真正评估一个总拥有成本的时候纬度非常多,今天探讨一个最核心的或者最要命的一点,无论是在今天的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还是在政府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大的背景下,都呈现出一种特征,这个特征跟以太网这些年来的技术发展、速率发展的轨迹是非常巧合的。互联网圈子里流传非常广的词汇是“快鱼吃慢鱼”,这点恰恰说明了一个效率,对于现今的竞争或者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是企业还是行业,它的变化速度,内部的变化,外部的变化,整体的变化和部分变化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曾经拿到一个数据,在今天来看,传统的IT结构,或者IT的静态的架构,网络结构,对于企业的变化或者行业的变化已经不堪其负,它的速度已经跟不上了,变化成本就成为了总拥有成本TCO中的最大构成比例,这点值得大家重视,无论有再先进的技术或者有再先进的网络,如果我的技术和网络跟不上整个IT结构的变化,或者业务的变化,还是有很大问题的。总结一下过去的IT和今后的IT,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过去的IT是静态的模型和服务于数据的交换,而今后的IT应该是动态的模型,应该是具备多业务形态的、无边界化的和虚拟化的几个关键的特征,这是我们对于整个IT演进趋势的简单的分析。这里有三个概念,多业务、无边界化和虚拟化。首先看多业务。大家会想到非常熟悉的名词是“三网合一”,数据、语音和视频。在今天的基础之上已经能够很轻松地做到在一个网络上做到三网合一。如果再扩张一点来看,最近两年以来发展比较快速的存储,它也可以成为独立的业务形态作为支撑,另外是监控业务。三网合一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会演进到 “四网合一”、“五网合一”、“多网合一”,都不一定。但是大家会注意到为什么需要多业务,一个核心的原因,总结了一句话,用户的需求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升级,而任何一种单独的业务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比如说电话这种业务,实时交互能力非常强,但是它的信息承载能力非常弱,张三给李四打一个电话,在打的过程中,交流很流畅,但是信息传递的能力非常小。如果发一封电子邮件,可能会附上十兆甚至几十兆的海量的信息作为附件,但是实时性和沟通性比较差。真正多业务的需求,原动力来自于对不同优点和缺点的整合,而形成一个综合的协同办公的概念,这点在整个IT圈子里也炒作了很多年,就是协助办公的概念。今天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三网合一,甚至将来多网合一的基础之下,是未来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业务承载。在谈到多业务的时候会提到,很早就已经能够使用电话、视频和数据几个独立的业务形态,今天为什么还要谈多业务?过去的多业务和今天的多业务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来自于今天的多业务可能完全基于IP统一的基本平台搭建,对于多业务到底有什么更大的意义?总结了一句话,业务的叠加和衍生是多业务化的核心,比如说我有三种基本的业务,数据、语音、视频,或者有四种,再加上存储,这远远不够。真正意义上的多业务,是在统一的底层业务基础平台之上,所有不同的基本业务元素能够进行组合、排列,相互的交叉,甚至在其基础上衍生新的业务形态。比如 OA办公网络业务,把它构建在基本的IP业务基础之上,可能数据、语音之间会产生联络,数据和视频之间会产生联络,这样会诞生出一些新的二次的业务形态。业务和业务之间的交叉、融合,又会产生出新的业务支撑,所以最终在这个背景下,整个业务体系是不断巩固发展的过程,而这一点才是基于IP构建,不管是 IPCC、IP通信,还是基于IP架构的最核心的价值。无边界也是当今IP架构非常重要的特征。过去每一个企业的结构,这个企业IP结构是非常独立的,上下信息之间的架构量是非常大的。只限于企业内的办公,但是全球的信息互联、连接的紧密性以及业务的需要,企业上游和下游之间需要去打破这种信息互通,实现无缝的信息传递和互操作。整个IP结构是前项和后项完整融合的结构。无论是对于盈利系统,比如说企业,或者非盈利系统,比如说政府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信息通道,IP信息一定是整个大的互联网,或者大的IP系统里面的一份子,未来IP一定形成无边界。虚拟化在统一技术支撑之下,能够把过去相关性不是很强,或者说独立性非常强,差别很大的一些网络,或者说是其它一些组件的,比如说像控制组件、服务器、存储的组件视同为统一的资源。在今天的IP系统里有这样一些组件,比如像网络、安全、防火墙、IBS的组件,存储、显示、控制服务器,再拓展还可以拓展采集。真正的虚拟化应该是在IP统一的技术基础之下,把所有的组件视为统一的公共资源。大家注意去观察一下,会发现最近技术上也有非常大的发展。三网合一,在2004年到2005年这一段的时间里发展是非常快的。现今来看,已经完全能够把通讯任务、技术统一到IP平台上。另外IP存储不同的概念,但是作为IP三大基础支撑体系之一的存储,今天和以太网之间产生了融合,技术体层体系正在逐渐从原有专用技术体系走向跟IP的融合,存储体系归一到IP的日子也为期不远了。另外,很多应用对网络的渗透,IP技术已经成为构建、整合IP平台的最佳技术。我们认为一个基于完整IP架构的模型应该是这样构成的,首先大家最熟悉的是网络,如果把网络的概念再拓展一点是通讯,在三网合一的业务基础上,我们构件了IP的技术标准。基于IP的的计算、存储,这一步是实现了基于IP技术的软、硬件的组合,把最基本的IP构成三大要素,基于IP的的存储整合在一起。第二,基于IP技术用户、业务与资源的管理。第三步实现IP业务应用中间件架构,对上层的IP专用的或者独立的业务应用实现灵活、开放性,达到这一点之后,会实现IP软、硬件的融合,业务和系统的融合,网络的融合,才实现真正的目标状态。这是真正基于IP技术整合,技术架构具备了虚拟化、多元化的基本特征。以上的时间跟大家聊了聊基于IP核心技术来整合未来IP架构,实现一个全新的IP架构的想法。在这个基础之上,回过头来看,把目光从更高的层面IP,从业务再投射到今天所关注的网络平面。我们提出一个能够去支撑未来快速变化的IP,虚拟的IP,无边界的IP,新的建网的思想,提出构建虚拟网的思想。我们可以继续分析一下新的IP需要哪个网络,首先需要承载业务,这样要求网络能够识别这些业务,如果识别不出来这些业务,怎么承载这些业务?在识别的基础上,能够承载多业务,能够调配资源,能够区分和保护。这一点,大家非常清楚。第二点,能够视业务的变化,在未来的IP架构里,业务变化非常快,而且将成为整个IP结构总体应用成本中非常重要的一块,未来的网络应该能够根据业务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自我调整,改变部署,这也是今天自适应网络核心的要素。第三,需要安全可靠,网络需要集成完整的安全要素和特性的能力。第四,未来的网络应该是分层次的结构,需要集中的管理和部署,需要有一个集中管理中心,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与存储计算的平面沟通。以上提出了新的IP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概括一句话,基于全IP的未来IT架构,需要更加智能的、动态的、安全的网络架构。从需求来看,真正意义上自适应网络跟过去的静态网络、传统的网络最大的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业务变化自适应,这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点。过去的网络基本上是不关注业务的,认为自己就是一个通道,任何的业务都可以在这上面跑。发展到后来,提出了一些QoS的思路,解决业务承载的问题,但是最根本来讲,真正做到业务变化自适应,应该从被动的业务变成主动的驱动业务,虚拟业务。做到这一点,所有的网络设备,所有的组件、元素,都应该具备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业务感知能力,并且具备对其中一个管理系统,根据这些业务感知的结果分析和控制的能力。业务变化自适应核心是使业务流动,快速调整部署网络。第二,安全可靠自适应。安全从2001年开始就一直是整个网络非常重要的特性。我们构建自适应网络系统,安全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从网络的角度理解安全,或者从安全的角度理解网络有一点细微的差别,我们可以把安全自适应的理念或者系统,理解为人体淋巴系统,在网络之内并且对外界的恶性环境具备相应的免疫能力和防护能力。第三,智能易用自适应,这跟第四点集中管理的思路是吻合的。最终一个智能化的网络系统应该是分层次的结构,网络的硬件是一个层面,网络的业务控制管理是一个层面,业务控制和管理层面由于人体的中枢系统,能够完成资源的自我调节,并且能够实现虚拟化,这是整个自适应网络跟传统的静态网络最大的区别。总结四个方面,自感知、自调整、自防护、自优化。我认为未来所有智能化的网络,下一代的网络应该具备这样的特征。从业务的变化来讲,还有两大支撑,一个是一定要有感知业务,深度的感知业务。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在网络的某个端点,可能是网络的设备,一台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也有可能是网络的应用终端,比如说是一台PC,还有可能是网络的控制层面,比如说像在IP语音系统里面,网关层面的信息交互。总而言之,不管是在哪一个节点上,通过什么方式,要能够实现不仅仅是三层,而是深入到四到七层的业务,对业务变化进行感知,并且商定信息。具体来讲,比如说 QQ、电话业务、视频业务等等都是感知的对象。有可能感知新的业务类别,比如说像P2P,端到端的业务,我怎么感知?比如说BT下载,另外可能是感知,比如说某种语音呼叫,可能是感知某种特殊的数据应用。第二,感知业务状况变化,也包括很多,比如说新业务的启动与结束,这一点非常关键。在实现三网合一之后,如果有两个三到会议电视召开,对我们带来冲击,需要调整和部署。另外,各种流量业务比例的变化,在十兆的业务里面,分布语音、视频在不同的时间点变化是什么样的?有可能在这个时间上业务保障,这也需要业务的感知能力。比如像一些基本的变化,链路参数、通道资源、带宽调整,我们说的业务感知在关键的网络设备上能够具备这样的业务能力。在业务感知基础之上,自适应网络应该能够实现自资源的调整,重新调整,达到适应业务要求的固定。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看到有可能保护关键业务,比如对银行,像中行、建行一些业务。它需要实时进行保护,比如像公安系统的数据,比如像电力的数据等等。有可能保护语音视频、多媒体业务特殊要求,另外有可能屏蔽有害的业务,比如在BT下载造成的业务流量。防止过多的多媒体业务等等。简单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真正业务变化自适应首先从端点开始到网络设备,到网络,到控制中心,有一个全流程的互动和操作。核心要素应该具有更智能的网络设备,传统的路由器将来会发展多业务的万关,传统的交换机将向多业务的交换机发展。同时有一个动态的管理网络,并且面向业务应用,以上是业务变化自适应简单的概述。安全可靠的自适应,首先安全在网络层面看,独立的安全系统跟业务变化自适应是相类似的,从整个安全事件搜集、统计、上报和分析,一直到最终的控制,都应该是整个网络各个元素参与的,安全不再仅仅是防火墙、IBS、防毒软件专用的安全系统的独立事件,而应该是包含整个网络所有的元素,包括终端、服务器各种各样的网络设备共同构成的,这跟过去的安全传统理念有了很大的区别,路由器、交换机设备都将不同程度植入很多安全要素。可靠性的问题也是在整个网络发展中提出比较多的一点,从设备级到高可靠,到链路级的高可靠、网络级的高可靠、业务级的高可靠都有连接,安全的高可靠是一体化的。从智能易用自适应提出一个概念,网络的IT网络应该是一个智能化的网络,这种智能化的网络在结构上,向企业智能网络方向发展,将会构建一个独立的业务管理中心,包括资源管理、业务管理、安全策略管理、用户管理、设备管理,能够实现资源管理的提升,业务管理的提升,最终从资源管理到业务中间件形成最终的提升。有一部分是借鉴了传统运营商网络已经发展成熟的智能网络的思路概念。这是提出智能管理中心的软件模型,它的功能实现多业务融合、自动化协同和虚拟化资源,从依赖具体的网络中抽象出来,能够作为API,这是智能自适应的概念。基于以上业务变化,安全可靠、智能自适应的构成,可以把自适应网络作一个时间段的划分,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具备基本的业务感知能力和设备的模块,就是在路由器、交换机集成业务感知模块。第二,具备深度的业务感知能力,在第一步基础上增加了全局的安全和智能管理中心的部分局限。第三,在此基础上加了感知的能力,实现跟应用程序结合。以上是对自适应网络的概述。实际上最终希望这样的网络具备这样的特征,通过虚拟化把网络的复杂性和复杂的底层技术隐藏起来,对用户来讲是透明的,用户可见的部分是应用和操作。以上通过基于IP的融合,对IP趋势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自适应网络的理念,简单把今天跟大家共享的话题介绍了一下。介绍一下华为3COM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