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三极管工作原理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晶体三极管作为一个常用器件,是构成现代电子世界的重要基石。然而,传统的教科书对其工作原理的讲述却存在有很大问题,使初学者对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无法正常理解,感到别扭与迷茫。其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1 严重割裂晶体二极管与三极管在原理上的自然联系。没有真正说明三极管集电结为何会发生反偏导通并产生Ic?这看起来与二极管原理强调的PN结单向导电性相矛盾。
2 放大状态下集电极电流Ic为什么只受控于电流Ib而与电压无关;即:Ic与Ib之间为什么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放大倍数关系。
3 饱和状态下,Vc电位很弱的情况下,为什么集电结仍然会有反向大电流Ic通过。
很多教科书对于这部分内容,在讲解方法上都存在有很大问题。有一些针对初、中级学者的普及性教科书,干脆采用了回避的方法,只给出结论却不讲原因。既使专业性很强的教科书,采用的讲解方法大多也存在有很值得商榷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讲解方法的切入角度不恰当,致使逻辑混乱,讲解内容前后矛盾,甚至造成讲还不如不讲的效果,使很多初学者看后会产生一头雾水的感觉。
笔者根据多年的总结思考与教学实践,对于这部分内容摸索出了一个适合于自己教学的新讲解方法,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收到了一定效果。虽然新的讲解方法也肯定会有所欠缺,但本人还是怀着与同行共同探讨的愿望不揣冒昧把它写出来,以期能通过同行朋友的批评指正来加以完善。
一、 传统讲法及问题:
传统讲法一般分三步,以NPN型为例(以下所有讨论皆以NPN型硅管为例),如示意图A。“1 发射区向基区注入电子;2 电子在基区的扩散与复合;3 集电区收集由基区扩散过来的电子。
2 放大状态下集电极电流Ic为什么只受控于电流Ib而与电压无关;即:Ic与Ib之间为什么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放大倍数关系。
3 饱和状态下,Vc电位很弱的情况下,为什么集电结仍然会有反向大电流Ic通过。
很多教科书对于这部分内容,在讲解方法上都存在有很大问题。有一些针对初、中级学者的普及性教科书,干脆采用了回避的方法,只给出结论却不讲原因。既使专业性很强的教科书,采用的讲解方法大多也存在有很值得商榷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讲解方法的切入角度不恰当,致使逻辑混乱,讲解内容前后矛盾,甚至造成讲还不如不讲的效果,使很多初学者看后会产生一头雾水的感觉。
笔者根据多年的总结思考与教学实践,对于这部分内容摸索出了一个适合于自己教学的新讲解方法,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收到了一定效果。虽然新的讲解方法也肯定会有所欠缺,但本人还是怀着与同行共同探讨的愿望不揣冒昧把它写出来,以期能通过同行朋友的批评指正来加以完善。
一、 传统讲法及问题:
传统讲法一般分三步,以NPN型为例(以下所有讨论皆以NPN型硅管为例),如示意图A。“1 发射区向基区注入电子;2 电子在基区的扩散与复合;3 集电区收集由基区扩散过来的电子。
楼主转的好像不全吧...
LZ,怎么搞的呀,看一下就没了
结不在向、有「子」则通,近之不逊(穿通)、远之则怨(无效)。
因集电结离电源正极太远,空穴永远是过不去的,使本来可跳到集电结上的电子也挪不了窝,
从基极注入空穴,射极电子就可解冻,在对流之时离队投奔强电而去。
BJT的跨导,就是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
而集电结的本底永远是「空乏」的,任何载流子都永远不能直接从电源注入,唯来自射极的电子可通,Vb若定,Ic自然就恒。
真空与反偏结的共同点,就是那种既「绝缘」又「良导」的矛盾性质,因两者皆为「借子载流」,故其「内阻」是无定的,分压是「不由自主」的。
集电结本身完全空乏,被电源推过的是射极的电子,只要电路通,电子就能过境,分压多少它是无所谓的,
一直以来,我有个疑问,就是集极电位为何在没有对地负载(拉电流或短路)时仍可低于基极,现在我猜测,也许跟BJT的双胶乒乓球拍样构型(拍柄就是基极引线)有关吧。
除讯号外,基极同样是功率的唯一通道,「球拍」若不变成「勺子」,Uce<Ube 是没门的!
但发射结的正向势垒究竟如何消失,已非电子技术范畴,而是进入半导体物理的领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