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科普一下做天线的牛人么?国外国内的
R.C.HANSEN
WOLFGANG H. KUMMER
CONSTANTINE A. BALANIS (university of arizona)
这个三个人都出了天线的经典教材,还被IEEE邀请写 invited papter (我后知后觉的发现,只要是invited paper,必定是牛人,而且还写的通俗易懂! )
还有一些我经常看到的名字:
T.T.Taylor
R.S.Elliott
Y.T.Lo (亚洲人?)
M.I. Skolnik
R.F. Harrington
P.A. Thompson
应该还有不少牛人,请大家踊跃的补充,
要是有 人列个树形图 就好了
很好奇他们的师徒关系是怎么样子的?还有哪些人是在世的。
我是来学习的
约翰 克劳斯 算一个吧
Y.T.Lo 罗远祉,中国人,老一辈搞微带的
见识了...
章文勋
呵呵
阮成礼,超宽带天线专家。
我也说几个
Warren L. Stutzman
IEEE Life Fellow,国际天线界的权威,代表著作《Antenna Theory and Design》,国内有中文版发行,也是很多高校的教材和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John D. Kraus
IEEE Life Fellow,天线界的泰斗级人物,螺旋聚束天线,夹角反射器天线等的发明者。代表著作《Antennas》,国内的中文版由东南大学的章文勋教授翻译发行,相信很多朋友现在手边就有这本书。
可惜Kraus教授2004年去世了,是天线界的一大损失。
Randy Bancroft
获美国爱荷华州大学的电机工程学士,科罗拉多大学电机工程硕士。曾分别在洛克希德,马丁•玛丽埃塔,汤姆森家电,鲍尔航空航天,莱尔德等公司任职,拥有几十年丰富的天线设计经验,在微带及印刷天线方面颇有造诣。
代表著作:
《Microstrip and Printed Antenna Design》
章文勋
IEEE Fellow,东南大学教授,John Kraus的《Antennas》就是由他翻译的,现已成为众多高校的教材。当年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和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三校的电子院系合并组建而成。据说当时章教授已经收拾行囊,准备奔赴成都了,结果最后一刻又被留了下来,电子科大与章教授插肩而过……
章教授来电子科大讲座时,我拿着他的译作《天线》上去,得到了他的签名:)
翁金辂(Kin Lu Wong)
IEEE Fellow,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学术副校长,学术研究处学研长,工学院电机工程系电波组教授,国立中山大学天线实验室负责人。1981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84年、1986年分别获得美国德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主要学术领域为电磁理论、天线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有小型宽带微带天线、贴片天线,应用于无线通讯的平面天线及非平面天线,手机内置式天线设计,无线局域网天线设计等。
翁教授在国际天线界的知名度很高,他的著作《Planar Antenna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在手机天线行业被奉为圭臬级著作,另外《Design of Nonplanar Microstrip Antennas and Transmission Lines》,《Compact and Broadband Microstrip Antennas》等也是深受好评。但凡平面天线,微带天线,小型化天线方面的论文,经常能看到翁教授的文章被引用。
陈志宁(Zhi Ning Chen)
IEEE Fellow,分别于1985年、1988年获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今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士、硕士学位,1993年获日本筑波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从1993年至1999年在东南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和副教授,2000年至2001年作为访问学者。1997年在日本筑波大学担任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研究员,2001年担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邀研究员。
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兼职副教授,新加坡资讯与通信研究所主管兼首席科学家。
陈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为计算电磁学,时域电磁学,智能材料与结构,超宽带(UWB)天线,天线小型化设计等。
代表著作:
《Antennas for Portable Devices》;《Broadband Planar Antennas Design and Applications》;《Antennas for Base St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由于我本人是从事手机天线设计的,所以对翁教授和陈教授关注比较多一点,介绍的也要多一点,勿怪:)
我跟七楼的有相同的看法
这两个人国际上算有名的
个人首推谢昆诺夫先生,他从双锥天线出发,奠定了振子天线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至今的分析方法、工程实践仍然是沿着他的路走下去的。
朱兰成先生和R.F.哈林顿先生,提出电小天线尺寸与带宽之间的关系,后者将矩量法从理论变为现实,大大推动了天线和微波行业的发展。
近代一点的,《微波工程》的作者David M. Pozar教授,孔耦合贴片天线的发明人,在宽带微带天线方面贡献良多;英国伯明翰大学的Peter.S.Hall教授,精研微带天线,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
我也是来学习的,谢谢大家
现在比较活跃的有
UCLA 的 Yahya Rahmat Samii
PSU 的 Raj Mittra
Chiba 的 Koichi Ito
等等
总之经常被天线传播会议请去做keynote的,都是大牛
这个帖子让我学到很多
这个贴子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