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研发问答 > 无线和射频 > 天线设计讨论 > 弱问天线辐射机理!

弱问天线辐射机理!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弱问天线辐射机理! 场有静态场动态场之分,想问这与行驻波是否有直接关系?静态场不辐射能量,是不是就意味其辐射的能量区比较小,集中于近场!而动态场可以辐射到远场呢?另外,行波天线是属于工作在行波方式下的天线,那么微带天线这种是不是应该属于驻波形式的天线呢?这些天线的工作状态是否与谐振状态有关呢! 比较基础的问题,希望各位大牛不要介意!

往往越基础的问题,越难以回答
就像问为什么人喜欢吃米,而不喜欢吃草?1+1为什么等于2,而不等于3?
难!不好回答

呵呵    谢谢,还是基础的东西最重要啊,不然对很多东西的理解不够深刻

微带天线与谐振状态有关

要说到最基本的应该是电荷的加速减速吧.静电场是不会有辐射的

微带天线要经过设计使其工作在行波状态,柱波状态其能量基本被反射回来了,无法将能量发送出去

小编这是连环问啊
1、个人觉得静场和时变场(动场)的区分跟行驻波没有联系,行驻波都是时变场形成电磁波后才有的状态;而静场的话是指电场或磁场都不变的场,这样电磁场就没法相互转化,也就不存在电磁能互相转换,进而不能辐射能量、不可能形成电磁波,这样就不存在行驻波之说了。典型的静场有静磁场如日常见到的磁体周围的场,静电场的话比如电容内部的场。
2、行波天线工作在行波方式;微带天线个人觉得属于驻波形式的天线,也叫谐振天线,所以带宽比 较窄

好像有一种天线叫微带行波天线

这样说来,我上面的第二回答就有问题了

恩  但是我觉得微带天线与微带行波天线只是结构一样采用了微带,基本辐射激励似乎有区别。行波天线一般都很长,我个人也认为微带天线既然是需要工作在谐振状态下的,应该是与驻波态有所关系吧。不知是否此道理


lz的概念混淆的比较厉害啊
静态场不辐射能量,只有变化的电场或磁场才能相互激励传播出去。行波与驻波说的都是动态场,使电磁波在一定空间内传播的特性,所以只有动态场才有行、驻波一说。
微带天线只能说明其天线形式是用微带作的。至于工作方式可以是行波也可以使驻波,大部分天线是谐振式的,即为驻波天线。
若是天线终端无反射即为行波方式了。
欢迎大家来讨论
本文来自:微波仿真论坛http://bbs.rfeda.cn -- 最专业的微波交流论坛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行波天线的带宽才是比较窄

个人想法:
1,静态场电磁场没有转换及运动,不可能辐射能量
2,微带天线属于谐振式驻波天线,电磁波在微带边缘产生反射,形成驻波,当贴片宽度适当时,产生谐振,向空间辐射
3,行波天线终端没有反射波,因此不是谐振式,带宽较宽。但是比如波导行波缝隙阵就是利用了行波波导+谐振式缝隙组成,带宽相对驻波缝隙阵来说宽一些

恩  比较同意你的答案。带宽的话就个人看到的资料上行波天线似乎宽一些,因为不是谐振结构,终端无反射或反射少,应该是有比较好的带宽特性。

弱问天线辐射机理! 场有静态场动态场之分,想问这与行驻波是否有直接关系?
答:场与波是不相同的概念。
静态场不辐射能量,是不是就意味其辐射的能量区比较小,集中于近场!而动态场可以辐射到远场呢?
答:是的。静态电场在远区衰减速度是1/r^3,磁场为1/r^2;而动态电磁场在远区是1/r;
另外,行波天线是属于工作在行波方式下的天线,
答:是的
那么微带天线这种是不是应该属于驻波形式的天线呢?这些天线的工作状态是否与谐振状态有关呢!
答:一般来说,是的。但事实上微带也有行波天线。

电磁感应定律、静电场、静磁场、能量、波印廷矢量、近场、远场、辐射等相关概念是非常基本的,但是我们有时候会记不住。希望哪位朋友能够补齐,我恰好身边没有资料,如果根据记忆回答,我害怕记错而误导。
弱问天线辐射机理! 场有静态场动态场之分,想问这与行驻波是否有直接关系?----没有
静态场不辐射能量,是不是就意味其辐射的能量区比较小,集中于近场!----这句话前后矛盾;
而动态场可以辐射到远场呢?---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如果二者(电、磁)相位一致会辐射到远区,如果二者有相位差,既会产生远区辐射也会生成近区的感应场,如果二者相位相差90度,只会生成感应场(如电容或电感传导交流电)而不辐射能量。
另外,行波天线是属于工作在行波方式下的天线,那么微带天线这种是不是应该属于驻波形式的天线呢?----微带天线是驻波天线。
这些天线的工作状态是否与谐振状态有关呢! ----驻波天线是谐振天线。

还是从天线的阻抗入手解决问题吧。
阻抗包括辐射电阻Rr、损耗电阻Rloss和辐射电抗X三部分,分别表征远区场、欧姆损耗和近区场三者的效应。
远区的电、磁场分量同相,因此相除就是实数、表征辐射,即辐射电阻;
近区的电、磁场分量正交,因此相除就是虚数、表征储能,即辐射电抗,符号为正,则为感性储能,反之是容性储能;
微带贴片天线就是一个腔体,里面有无穷多个模式,装上探针激励以后,充分激发的主模贡献辐射电阻;其它模式激发不充分,贡献电抗。因此不采取特殊措施,工作带宽很有限。
行波天线也是利用谐振特性工作的,只是不同频率对应的谐振段长度不同,因此其最低工作频率决定其最小长度,故体积一般都比较大。它与一般窄带天线不同之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终端加了一个负载,把本来应该反射回去的能量吸收了,如城墙线天线;第二是采用光滑过渡,这是一种阻抗变换的技术,利用这种特性实现阻抗的均匀过渡或多重反射互相抵消,阻抗能在很宽的带宽内保持恒定,如Vivaldi平面喇叭。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微带天线可分为驻波和行波两种。典型的矩形微带天线是驻波天线,处于谐振状态,带宽比较窄,一般驻波带宽在5%左右,其工作频率与其尺寸有关,是工作波长的一半。当然也有行波微带天线,如城墙阵天线。

  微带天线的辐射是由微带天线导体边沿和地板之间的边缘场产生的吧
  在激励主模情况下,传输线的电场仅沿约为半波长的贴片长度方向变化。
辐射基本上是由贴片开路边沿的边缘场引起的。 我觉得

    说得好高手们.

麦克斯韦方程组能够解答你一切
动电生磁
动磁生电

静态场区集中了传输到天线的大部分能量,但我觉得是能量密度,而不是能流密度
并不是说,天线进场集中了总能量1W中的0.85W,那天现就辐射0.15W,还是1W,
当然,是理想的状况。理论

    首先瞻仰一下,你从阻抗入手分析远近场的思路我觉得很好,很新颖。
    然后我觉得微带天线的电抗不单单是高次模引起的,主模同样会贡献电抗值,毕竟高次模是少数的。
    第三点,你说的行波天线仍旧是利用谐振特性工作的,这点上我不全同意,如对数周期天线就是如你所说的情况,它是将一个个离散的谐振叠加而成的一个宽带的效果;而像Vavaldi天线还有V型天线,它们就属于非谐振的,具有低Q值的辐射器,它的输入阻抗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基本维持不变
    还有我本身自己想问一下,如果电抗值过高这意味着什么?天线的储能过多,造成该辐射的能量辐射不出去,能量停留在天线周围不断转换?以致天线辐射效率降低?是不是通过匹配来达到消除电抗的目的?那匹配后消除了辐射电抗,按照兄台你的观点不就意味着没有了近区场了?
这些是我的浅见,欢迎接着拍下去。

你的观点给了我一些启示,是不是说虽然近区场有0.85w的能量,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要作为能流而辐射出去的?不过我觉得总归都还是要有一部分能量会在近区场振荡吧

为啥说场和波是不同的概念啊

从阻抗入手分析远近场的思路很新颖

1.天线的进场和远场都是由电荷的加速运动形成的
2.当天线的长度为波长的一半时,每一段上电荷的运动和电压的变化是同时的,当电压到达最大时,电荷到达最远处,电压为零时,正负电荷中和,这时电场线就闭合。
3.当天线电小时,在一个周期内,有很长的时间电荷是不运动的,这样平均感应场当然就大,从输入阻抗看,就表现为电流相位和电压相位相差很大,也就是阻抗的虚部很大。
4.阻抗虚部为零并不表示没有感应场,因为他只是一个等效概念,表示的只是输入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特别是相位关系。
5.我们在天线上阻抗匹配的目的不是消除感应场,而是消除输入电抗,而消除电抗的目的是让发射机的功率更多的传输到天线上,这样辐射功率当然就大了,但是感应场和辐射场的比值是不会因为有了匹配而变小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欢迎拍砖

你的观点我很赞同,帮我解除了些疑惑,非常好。
不知天王星兄对天线输入电抗对感应场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有没研究?既然消除了天线电抗并不会消除感应场,那输入电抗增大会不会导致近场能量增大?
还有我们都知道近场的能流是来回振荡的,理想的是一种无功功率,那么应该可以这么说吧,是否近场强度变大并不会影响天线的效率?

“非谐振”只是相对的讲法,Q值低不等于“不谐振”。如果没有谐振,也就没有辐射了,因为电磁振荡是辐射的基本原理。
能呈现理想纯阻的天线是不可实现的(例如:无限长双锥天线),可实现的天线结构都是有限大的,当中肯定存在不连续的结构而造成电抗储能。至于X=0,只是说明此时的电、磁场储能达到动态平衡而已,并非没有近场储能。

谢谢你的解答,你的第二段话我很认同,而且我现在也想清楚了,可以把半波振子天线看成是谐振器,当处在谐振频率的情况下,天线就谐振了对输入端口呈现纯电阻。
但兄弟你说没有谐振就没有辐射这一点我不敢苟同,虽然现实中确实不存在纯电阻的天线,但我们可以分析和预测如果有无限长双锥天线,那么它也一定能辐射能量,而它就是非谐振的,可见谐振并不是辐射的原因,而只是附带出现的现象。就是说天线它本来就只是想成为天线的,但现实逼迫它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谐振器。
天线基于由加(或减)速电荷产生辐射的共同机理。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