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天线采用双极化(±45°),这是为何?
各位,
基站天线采用双极化(±45°),这是为何? 它与圆极化有何区别?
两个极化方向产生的两个接口隔离度》30 db 如何计算出来?
谢谢
圆极化的必要条件有三个:1.两信号正交;2.两信号相位相差180度;3.必须是相干信号。
双极化基站天线只是满足了两信号正交一个条件,所以完全不同于圆极化。
严格意义上讲要实现极化分集只要是两个正交极化就可以了,即是水平+垂直极化也可以,但是根据统计算法,±45°正交极化的接收效率最高。
端口隔离度直接影响分集增益,具体怎么算的不记得了,《蜂窝移动通信射频工程》一书中有介绍,可以看看。
圆极化两正交信号相位差90度
小编讲得很好,
我要好好学习
谢谢2楼的纠错,一个不小心就搞错了,以后还得多学习学习才是啊!
也有极化分集的因素吗?
有, 里面学问大得很
隔离代表馈送到一种极化的信号在另外一种极化中出现的比例
比如一个极化信号强度为1000mW (即1W),而在另一个极化表现为 1mW,此时隔离度为:
10log(1000mW/1mW) = 30dB
就是针对极化分集的,因此影响的是分集增益。
斑竹说的对,这个是针对手机作为一种手持设备发射功率不可能太高,而且也涉及到成本问题。所以就必须提高基站的接收灵敏度,最早的时候,基站覆盖比较少,没有太多高楼大厦形成对次反射,采用的基站天线多为垂直极化。随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高楼大厦林立,多经反射,为提高基站接收灵敏度,采用了空间分集,一个基站小区,采用一副天线发射,两幅天线接收。空间隔离达到一定程度,有效提高了接收灵敏度。但是随着对成本的要求和话务量不断增加,就出现了收发公用一副天线的极化分极技术,90年代末的时候,采用的大多是垂直极化+水平极化的极化分级技术,但是随着使用,发现在城区,特别是高楼等遮挡物比较多的地方,实际到达手机的信号在正负45度两个方向上的分量最多,且强。所以就采用了此种极化分级方式。但是在郊区或者农村,还是垂直极化的应用效果要好些。所以天线的使用选择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而定。
正想说正负45度相对于垂直/水平分集的优势呢
一看楼上全说出来了,呵呵
关于为什么有隔离度的要求,因为分集的概念是对多个信号进行合成以提高接收灵敏度,就要求这些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要低,这样合成的信号才不会出现某些比较差的地方,才能保证合成出的信号肯定比之前的信号要好,也才能最好的突出分集的作用
谢谢斑竹,多多发贴
学习了,谢谢
请问两个极化方向的隔离度是怎么保障的阿
单元的隔离设计要够,再就是组阵后调节。也有利用馈电的办法来降低的
请问?在仿真的时候可否通过S12、S21值看出隔离的优劣,它和用功率计算的极化纯度有没有什么计算相关的公式。?
当1端口的入射波为a1时,在2端口接收到一个反射波为b2,隔离度定义为两个端口之间的传输系数S21: ISO=-20lg(|b2|/|a1|)
在基站天线中,增加隔离度可以通过在单元间加东西,或些次高的翻边
双极化很容易得到圆极化啊,加圆极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