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AAL2 和AAL5 是什么啊?
AAL2 (ATM适配层2):AAL2用于支持可变比特率的面向连接业务。并同时传送业务时钟信息。
ATM层具有网络层的功能,并且其上还有一层(AAL),从分层角度看AAL便是传输层.
AAL的目标是向应用提供有用的服务,并将它们与在发送端(方)将数据分割为信元、在接收端(方)将信元重新组织为数据的机制隔离开来。它按照3个坐标轴来组织服务空间:
1、实时服务和非实时服务。
2、恒定比特率服务和变化的比特率服务。
3、面向连接的服务和非连接的服务。
则上,用3个坐标轴和每个坐标轴上的2个值可以定义8种不同的服务。ITU觉得只有其中的4个有使用价值,并分别命名为类A、B、C、D。其他几种则未得到支持。从ATM4.0开始,该图有些过时,所以在这里提出它来主要是作为背景信息,以帮助读者了解为什么AAL协议设计为目前这个样子。目前主要的不同是传输类(ABR、CBR、NRT-VBR、RT-VBR和UBR)之间,而不是这些AAL支持的服务类之间。
AAL支持的基本服务类(现已过时)
为了处理这4类服务,ITU定义了4个协议而后来发现对于类C和类D的技术要求十分相似,从而将AAL3和AAL4合为AAL3/4。计算机工业当时昏然不觉,后来才发现它们都不令人满意。后来暂且定义了另一种协议--AAL5来解决这个问题。
AAL2
AAL1是针对简单的、面向连接的、实时数据流而设计的,除了具有对丢失和误入信元的检测机制外,它没有错误检测功能。对于单纯的未经压缩的音频或视频数据,或者其中偶尔有一些较重要的位的其他任何数据流都没有什么问题,AAL1就已经足够了。
对于压缩的音频或视频数据,数据传输速率随时间会有很大的变化。例如,很多压缩方案在传送视频数据时,先周期性地发送完整的视频数据,然后只发送相邻顺序帧之间的差别,最后再发送完整的一帧。当镜头静止不动并且没有东西发生移动时,则差别帧很小。其次,必须要保留报文分界,以便能区分出下一个满帧的开始位置,甚至在出现丢失信元或坏数据时也是如此。由于这些原因,需要一种更完善的协议。AAL2就是针对这一目的而设计的。
像在AAL1中一样,AAL2的会聚子层没有本身协议而SAR子层有本身协议。
AAL2的信元格式
序号SN(Sequence Number)字段用于记录信元的编号以便检测信元丢失或误入。信息类型IT(Information Type)字段用于指明该信元是报文的开始、中间或末尾。长度指示LI(Length Indicator)字段指明有效载荷是多大,单位为字节(有效载荷可能小于45字节)。最后,CRC字段是整个信元的校验和,可以检测出错误。
标准中并没有注明各字段的大小。据说在标准化进程的最后关头,委员会成员觉得AAL2有许多问题,以致不能投入使用,但为时已晚,没有办法组织标准化的进程。最后委员们去掉了所有的字段大小的设定以使正式标准能够按时颁布,但这样便没有人能够实际使用它。
aal2:语音业务和小量的数据业务
aal5:宽带数据业务
楼上解释的都很清楚,我想问一下的,一根2M E1可以有多少个 AAL2 PTH链路啊??
楼上的楼上正解!!
AAL2是为端到端具有定时关系的可变比特率(VBR)业务提出的(B类,如VBR音响和电视)。这类AAL尚未定义好。ITU-T也可能通过对AAL1的增强来得到AAL2功能。目前对于可变比特率的图像业务,如视频点播(VOD)业务大多采用在MPEG的TS下用AAL5适配的方法,或者通过速率适配后采用固定比特率的AAL1进行适配。
AAL5支持收发端之间没有时间同步要求的可变比特率业务,它提供与AAL3/4类似的业务,主要用来传递计算机数据、BISDN中UNI信令信息和ATM上的帧中继。定义AAL5的主要原因是减少开销,使其成为简单而有效的AAL。AAL5的消息方式业务、流方式业务和确保操作过程、非确保操作过程与AAL3/4中定义的完全相同。AAL5与AAL3/4的主要区别在于AAL5不支持复用功能,因而没有消息识别MID域。
差不多楼上的加起来就齐了
差不多楼上的加起来就齐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