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间切换的原因?
对于硬切换来说,切换原因是误帧率过高;
对于软切换来说,切换原因是能够获得接收分集。
总之,切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好的信道质量。
信道切换-信道切换的方式可分为硬切换和软切换两种。
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这种切换的过程是移动台(手机)先暂时断开通话,在与原基站联系的信道上,传送切换的信令,移动台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先断开、后切换”,切换的过程中约有1/5秒时间的短暂中断。这是硬切换的特点。在FDMA和TDMA系统中,所有的切换都是硬切换都是硬切换。当切换发生时,手机总是先释放原基站的信道,然后才能获得新基站分配的信道,是一个"释放-建立"的过程,切换过程发生在两个基站过度区域或扇区之间,两个基站或扇区是一种竞争的关系。如果在一定区域里两基站信号强度剧烈变化,手机就会在两个基站间来回切换,产生所谓的"乒乓效应"。这样一方面给交换系统增加了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掉话的可能性。
现在我们广泛使用的“全球通(GSM)”系统就是采用这种硬切换的方式。因为原基站和移动到的新基站的电波频率不同,移动台在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切断后,往往不能马上建立新基站的新信道,这时就出现一个短暂的通话中断时间。在“全球通”系统,这个时间大约是200毫秒。它对通话质量有点影响。
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在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就是这种软切换方式。当一部手机处于切换状态下同时将会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基站对它进行监测,系统中的基站控制器将逐帧比较来自各个基站的有关这部手机的信号质量报告,并选用最好的一帧。可见CDMA的切换是一个"建立-比较-释放"的过程,我们称这种切换为软切换,以区别与FDMA、TDMA中的切换。软切换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所谓软切换,就是在移动台进入切换过程时,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有信道保持着联系,一直到移动台进入新基站覆盖区并测出与新基站之间的传输质量已经达到指标要求时,才把与原基站之间的联系信道切断。简单地说,软切换的特点是“先切换、后断开”。这种切换方式是在与新基站建立联系信道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因此在切换过程中没有中断的问题,对通信质量没有影响。
由于软切换是在频率相同的基站之间进行的,因此当移动台移动到多个基站覆盖区交界处时,移动台将同时和多个基站保持联系,起了业务信道分集的作用,加强了抗衰落的能力,因而不可能产生“掉话”。即使当移动台进入了切换区而一时不能得到新基站的链路,也进入了等待切换的队列,从而减少了系统的阻塞率。因此也可以说,软切换是实现了“无缝”的切换。
信道切换。
如果是在空闲状态下。刚开机的时候有小区选择,开机后,ms移动了,产生小区重选。
在通话情况下,ms移动到另外一个小区的覆盖范围,根据切换门限设置,就会信道切换了啊。
至于切换方式,有楼上说的,硬切换,软切换,更软切换。。。这个google以下就知道了
信道切换的原因是触发切换判决条件。
切换判决条件主要是:
1、基于TA值的切换
2、基于接收电平强度的切换
3、基于通话质量的切换
4、基于话务量的切换
通过不同的切换判决条件分以下几种切换:
1、紧急切换- TA过大紧急切换
质量差紧急切换
快速电平下降紧急切换
干扰切换
2、负荷切换
3、正常切换-边缘切换
分层分级切换
PBGT切换
4、速度敏感性切换(快速移动切换)
5、同心圆切换
顶1楼的哥们!
路过,学习了!: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