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研发问答 > 移动通信 > 通信基础 > 谁知道G网中关系同心圆的定义,及作用?调频的产生和意义?

谁知道G网中关系同心圆的定义,及作用?调频的产生和意义?

时间:07-27 整理:3721RD 点击:
如题。
都是一些基础,一时想不起来了,哪位知道,请帮帮忙!谢谢

没听说过

    所谓同心圆就是将普通的小区分为两个区域:外层及内层,又称顶层(Overlay)和底层(Underlay)。外层的覆盖范围是传统的蜂窝小区,而内层的覆盖范围主要集中在基站附近。外层和内层的区别除覆盖范围不同外, 它们频率复用系数也不同的,外层一般采用传统的4×3复用方式,而内层则采用更紧密的复用方式,如3×3,2×3或1×3。因此所有载波信道被分为两组,一组用于外层,一组用于内层。这种结构之所以称为同心圆,是因为外层及内层是共站址的,而且共用一套天线系统,共用同一个BCCH信道。但公共控制信道必须属于外层信道组。也就是说通话的建立必须在外层信道上进行。同心圆(Concentric Cell)效应:可以实现外圆的广覆盖和内圆的频率紧密复用,能够提高系统容量和通话质量。可以根据手机下行接收电平、质量和TA值来区分内圆和外圆。 
    根据同心圆的实现方式不同,可分为普通同心圆和智能双层网(Intelligent Underlay Overlay-IUO)。两种同心圆的区别主要在于内层的发射功率和内外层间的切换算法。
    普通同心圆内层的发射功率一般要低于外层功率,从而减小覆盖范围,提高距离比, 保证同频干扰的要求。普通同心圆内和外层间的切换一般是基于功率和距离的。
智能双层网(IUO)的内层(因为频率采用更紧密的复用方式,因此通常此层为超级层)发射功率与外层(通常称为常规层)是完全相同的,原因与其切换算法有关。IUO的切换算法是基于C/I进行切换的。其实现过程简单描述就是:首先通话在常规层建立,然后BSC不断监视此通话下行链路超级组信道的C/I比,当某超级信道的C/I达到可用门限时(在IUO中称为GoodC/Ithreshold),便将通话信道切换到此超级信道上。同时继续监测此信道的C/I,如果变坏到一定门限(BadC/Ithreshhold)便切换到常规信道上。由此可见要采用IUO,系统必须增加以下功能:
A.下行同频C/I比的估算
B.与IUO相关的切换算法
小区内切换 常规层到超级层(测量的C/I大于GoodC/Ithreshold)
小区内切换 超级层到常规层 (测量的C/I小于BadC/Ithreshhold)
(2)容量
    由于内层采用了更紧密的复用方式,每个小区可以分配更多的TRX,从而提高了频率利用率,增加了网络容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同心圆内层的覆盖半径要小于一般小区, 其对话务量的吸收是受话务分布情况及覆盖范围限制的。
    需要说明的是覆盖比是与频率复用类型有关的,频率复用类型越紧密,同频干扰越大,内层覆盖比例将越小,另外还与切换参数的设置,以及周围环境有关。因此覆盖半径不是任意设置的,需要综合考虑网络的质量,一般很难超过50%。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同心圆技术对话务均匀分布情况下容量的提高很少甚至会降低,话务越集中于基站附近,效果越明显。总体上,容量提高比较有限,对于普通同心圆其内层发射功率低,不易吸收室内的话务量,因此频率效率不大,实际容量提高约为10-30%。对于IUO,由于它内层发射功率不变,能够吸收室内业务,且基于质量进行切换对容量吸收比较灵活,因此实际容量提高相对较高,约20-40%。
普通同心圆特点是:
无需改变网络结构;
需要增加一些特殊切换算法,但总体实现简单;手机无特殊要求;
容量提高有限,一般为10-30%,且与话务分布有关,内层因功率小而不易吸收室内话务;
适用于话务量高度集中在基站附近,且分布在室外的情况。
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做好网络规划。一方面注意应用于话务集中的地区, 另一方面规划好内层的覆盖区,即不能因为复用紧密而带来干扰影响质量,又要能吸收足够的话务。如果规划不好,不仅不会提高容量,还有可能降低网络质量;
最好结合采用降低干扰的技术,如功率控制,DTX等。
同心圆切换的相关参数如下:
内外圆信号强度差异(dB):内圆进行功率补偿的值。
接收电平门限(dBm):与接收电平磁滞、TA门限、TA磁滞共同决定内外圆区域,必须大于边缘切换门限值。
接收电平磁滞(dB):与接收电平门限、TA门限、TA磁滞共同决定内外圆区域。
TA门限:与接收电平门限、接收电平磁滞、TA磁滞共同决定内外圆区域,必须大于TA紧急切换门限值。
TA磁滞:与接收电平门限、接收电平磁滞、TA门限共同决定内外圆区域。
同心圆切换统计时间(s):同心圆切换也需要满足P/N判决,建议取5s。
同心圆切换持续时间(s):P/N判决持续时间,建议取4s。

2楼解释很清楚了,楼主说的应该是跳频的产生和意义
提高频谱利用率、减小干扰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