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射频无线通信文库 > WLAN射频优化解决方案

WLAN射频优化解决方案

时间:01-10 来源:H3C 点击:

负载均衡
在有些场所,存在AP之间用户负载极不均衡的现象。比如,相邻的2个AP,1个携带20个用户,另1个仅携带3个用户。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根据用户配置,进行AP间的负载均衡,将部分用户合理的引导到负担轻的AP上。H3C的智能负载均衡技术,实现了对无线用户的实时跟踪,能够动态地准确地发现负载均衡组,结合高负载AP自动隐藏技术,既有效了实现了无线用户的负载均衡,又保证了用户的快速接入。
另外,除了AP间的负载均衡外,还可以进行信道、频段之间的用户分担。对于用户密度非常高的场所,建议使用双频AP,通过频段分担用户。

过滤干扰

在高密场所,AP设备和用户station非常多,在采取降低功率和信道隔离的措施后,对于某个AP来说,仍然能看到稍远处其他多个同频WLAN设备的弱信号。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众多的弱信号也仍然会对设备通讯造成影响。
因此,在高密场所,WLAN干扰信号比较多的情况下,需要开启设备的高密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设备会主动过滤干扰信号,减少干扰信号对本设备通讯性能的影响。

试验表明该项技术十分有效。如下图所示,11g下,当AP1与AP2的信道部署在非重叠的不同信道时,则同时从AP1和AP2打下行流,可以获得约40M左右的吞吐。当两个AP部署在同一个信道时,缺省情况下,获得20M左右的吞吐,即只相当于1个信道的容量。当开启设备的高密模式后,进行优化后,可以获得30M左右的吞吐量,即提升50%。

图1 同频部署的AP

图2 优化前后吞吐量对比效果图

速率保优
无线与有线通讯最大的区别是空口稳定性差,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正是这一点,也注定了AP与station之间的速率是动态调整的。使用高速率发送报文对环境要求比较高,需要存在较好的信噪比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正确接收。低速率发送的报文对环境要求相对低些,即使存在一些干扰使得到达的信号产生一定变形,在容忍度内仍然能正确接收。因此,WLAN设备会提供专门的速率调整算法,以根据情况,动态的调整发送速率。
在没有干扰和冲突的干净环境下,发送速率一般是稳定的,很少变化。但在高密场所,WLAN自身干扰信号比较多的情况下,一般的速率调整算法适应性会比较差,常常会使得工作速率偏低,从而使得设备性能也整体降下来。因此,针对WLAN干扰较多的高密环境,专门提供了适应该环境的速率调整算法,使得发送速率保持在一个最优的水平,从而保证了该环境下的性能最优。

除使用专用的动态速率调整算法保证AP发送的数据报文保持在最优的水平外,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措施,比如:

l 无线用户间实施二层隔离,减少空口的广播报文发送。缺省情况下,每一个来自无线客户端的广播、组播报文都会向所有有用户的AP上广播一份,而且在空间媒质中发送广播报文的时候通常会使用最低速率发送广播报文,所以当广播报文比较多时候,会占用较多的空间带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大楼的网络应用。而用户通过无线主要的需求是上网应用,互相访问的需求并不强烈,所以,建议无线用户间实施二层隔离。

l 实施智能带宽限速。在用户数比较多用户应用多样的情况下,限制每个用户最多可以占用的带宽,从而避免过多影响他人。

降低个别用户影响
因用户所使用网卡的差异(或者所处位置等其他差异),同一AP下各个用户的表现往往也有差异,也常常会出现个别用户的速率非常低的情况。如果某AP下存在一个高速率用户,一个低速率用户,则因两个人抢到的空口机会差不多相等,高速率每次快速发完自己的数据后都要等待低速用户慢腾腾的发完它的数据,所以,高速率用户的性能基本上与低速率用户的性能是一样的,因此,整体的性能也被大幅拉了下来。所以,当环境中存在低速率用户时,需要考虑降低其对整体性能的影响。

图3 有一个高速用户和一个低速用户时,空口的吞吐量效果图

通过启动减少低速用户影响的特性,可以有效抑制低速率用户大量占用空口时间,从而降低其对空口性能的影响,保证整体空口性能的最优。

小结
在工勘仔细、部署合理的情况下,采用优化技术可以使得WLAN网络获得最优的性能。优化策略总结如下:
1) 降低功率:从自身做起,主动减少对他人影响;
2) 划开信道:与邻居之间进行信道隔离,尽量规避同频干扰;
3) 负载均衡:邻里互助,分担压力;
4) 过滤干扰:提高自身免疫力,进一步增加系统吞吐;
5) 速率最优:保持自身最佳状态;
6) 降低个别用户影响:顾全大局; 

缩略语:


缩略语英文全名中文解释
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
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ISM)工业、科学、医疗用无线公开频段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