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射频无线通信文库 > Mesh、ZigBee、RFID让网络无处不在

Mesh、ZigBee、RFID让网络无处不在

时间:11-24 来源:mwrf整理 点击:

实时进行精确定位,然后确定这一特定位置的对象集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定位感知系统能够积极主动地向用户广播所能提供的各种信息,从而使用户能够有效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作为一项基于IEEE802.15.4无线标准的安全网络技术,ZigBee有希望让无线传感器出现在各种应用中:从工厂的自动化系统到家庭保安系统和消费电子产品。在最近才得到批准的802.15.4标准配合下,ZigBee将普通小型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到了几年时间。人们预测,ZigBee设备还将十分便宜,一些人估计,它的销售价格最终不到3美元。以如此之低的价格,它们将会非常适用于无线电灯开关、无线调温器和烟感探测器,成为包围办公室、家庭和交通工具的无线设备的流行趋势,而建立自动化传输房门、水表、摄像、自动售货机和火警等系统信息的数据网络将成为其最大的市场空间。

ZigBee的基础是IEEE802.15.4,这是IEEE无线个人区域网(PersonalAreaNetwork,PAN)工作组的一项标准。802.15.4的MAC层基于802.11无线LAN标准,但是它的物理层与流行的802.11b物理层相似。它可工作于三个不同的波段,每个波段都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峰值数据速率。不过多数应用仅使用峰值速率的一部分。例如,时钟每周才查询一次NTP(网络时间协议)服务器,而安全措施良好的建筑物中防盗警报可能若干年都不传输一个数据。由于ZigBee的传输较少,因此它对已使用同一频率的其他无线技术的干扰非常小。

场景三:面对超市里顾客排起的长队,收银员用手持设备不停地扫描着顾客购买的商品,时常遇到一件又一件“扫”不出来的货物,这时就不得不手工输入冗长的商品序列号,此时在长长的队列中又不时发出顾客不耐烦的埋怨声……然而有了RFID,你只需掏出手机,阅读出商品的代码,然后通过手机的移动电子商务付费系统向商家付账。同时,商家确认所购买商品的记录后,顾客不必经历上述排队等购物环节就可以轻松自由地离开了。

部署信息节点

有了无线网状网,同时构建了无线定位感知系统,再加上RFID的小小标签,我们或许就可以享受无所不在的网络服务了,然而RFID能否为普适计算找到大众应用的切入点呢?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将手机做成RFID的阅读器,那么它的用途将会有多大?另外,RFID的大规模商用时代到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RFID(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最简单的RFID系统由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三部分组成----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其他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其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技术无疑给构建无所不在的网络带来一次革命机遇。RFID可以为每一件货品提供单独的识别身份,然后透过无线数据传输让计算机网络随时掌握各式各样货品的详细信息。这样在商品从生产、运输到销售的过程中,供应商、商家和用户都可以从这些重要的数据中受益(例如,商家和供应商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交换,从而使采购、仓储、配送过程更加便捷,同时也方便了用户)。另外,网络用户只需将手机等手持设备接近RFID标签,就可以快速读取标签的代码和内容,手持移动终端可以随时接入互联网,并利用读出的标签代码在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中迅速查找相关的信息,并将结果显示在移动终端屏幕上,以此为用户带来各种各样的便利服务。例如,它可以为你提供商品信息服务,你还可以把读取的商品代码发送给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然后会得到许多相关信息,如可以告知你附近的商店同类商品的价格以进行比较判断该商场的价格是否合理。

再设想一下,当你漫步在街头,看到一幅让你心动的商品广告,这时只需拿出手机,阅读商品的RFID标签,由此获得详细的商品信息:功能特性、性能指标、价格指数、定购办法等一目了然。假如你喜欢的话,只需输入银行的账户密码,几次按键轻松完成网上订购过程,等你回家之后,新款商品已经等在家门口。另外,你也可以将喜欢的商品推荐给自己的朋友,轻按键盘,包含详细商品信息的电子邮件就迅捷到达。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前景广阔,但有些问题仍困扰着我们,比如各种嵌入式小器件的发明与应用、各种定位技术的设计与改进、RFID标签自身成本较高、如何保证购买者的个人稳私、标准能否统一等问题。

融合背后的思考

可以预测:无需维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