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嵌入式设计 > 数字网络技术在广播协作解决方案中的应用

数字网络技术在广播协作解决方案中的应用

时间:12-24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拟信号的采集、编码、压缩工作一般在发送端完成,记者先将录音报道经电脑进行采集和编辑工作,然后将节目内容保存为符合网络传输要求的MP2、MP3、RM、WMV格式的音频文件,接着通过网络以数据格式进行传输。网络传输一般有二种途径:一种是利用专用网络传输.其特点是线路稳定、速度快,可靠性好,但需租用或专门敷设光纤.成本较高:另一种是通过互联网来传输,其特点是入门门槛低.开放性和兼容性好,性价比较高,虽传输速度较专用网慢些,仍完全能满足音频文件的传输要求。广播电台的节目人员已习惯通过互联网络来查找所需要的节目信息.许多电台建立了内部办公网络,不少电台并已开展网上广播业务或其他网络增值服务。本方案采用互联网来传输,只需利用现有网络就可完成数据传输,在接收端通过文件传输协议(FTP)服务器就可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还原工作需在接收端完成,编辑将上传到FTP服务器中的音频文件下载到通联终端电脑.然后输出到音频工作站就可播出。记者或通讯员撰写文稿内容则通过文稿通联平台可直接进入新闻采编系统,经责任编辑和编审修改审核后直接打印或通过直播室电脑直接由播音员读屏播出。

 从实现过程来看,整个过程可分解成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使用者将新闻稿录入上网电脑.并将采访内容以模数转换方式或文件方式导入电脑。对于模拟采访机,可利用线路输出端与电脑声卡相连,通过音频编辑软件的录制功能就可以完成信号采集工作。常用的音频编辑软件有goldwave、cooledit pro、samptitude.这些软件功能强大.完全能满足一般的制作要求。对于数码采访机,更方便的办法是直接将采访内容通过采访机内置的通用串行总线(USB)口以文件方式导入电脑。节目制作过程中.记者可根据需要随时插入自己的配音,操作十分方便.制作完成后将节目内容导成符合播出标准的音频文件。然后,使用者登录通联系统,将制作好的音频文件和撰写好的文字稿通过网络上传到通联服务器。最后,接收端把上传的音频节目下载用于编辑.经调音台输出到音频制播网用于播出。整个过程的流程如图1所示。

  广播协作系统整体实现框图如图2所示。

  4 宁波广播协作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情况

目前,宁波电台各个频道广泛采用各县、市、区记者站提供的节目信息和新闻信息,这些内容丰富了广播信息源.增强了节目可听性,是电台日常节目的有力补充。原先记者站或通讯员的新闻稿多以传真方式提供,少量以E-mail方式提供,音频稿则主要通过电话线路接收,音质较差,操作烦琐,严重影响了节目的播出质量。2005年初,为解决节目通联中信息接收、传输、还原等环节存在的效率低、音质差、易出错等问题,宁波电台开始酝酿建设广播协作平台。网络技术人员前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需求调研,并充分借鉴了兄弟电台的成功经验,经过全体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于2006年初建成广播协作平台。

该平台集文字信息和音频信息交换与共享于一身.文稿通联平台采用Java服务器页面(JSP)语言和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与台内新闻文稿采编系统紧密整合,共用同一数据库,实现了信息共享。节目通联交换平台与文稿平台合一.用户只需单点登录即可完成音频稿与文字稿的传递。记者站在任何一台上网电脑都可以实现节目交换和网上发稿功能,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可出现如图3所示的登录界面。

  用户选择合适的类别,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成功后.就可实现文件的上传和下载功能,操作界面如图4所示。

  该平台建成后解决了原节目通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传统广播协作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操作更方便,差错率更低。相比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接收文字稿.通过广播协作平台发稿.记者可随时随地写稿和传稿。对采访的录音稿也无需等待.只需通过网络上传到服务器即可.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工作效率更高。由于稿件最后以电脑稿输出,稿件内容一目了然,可读性好,使人为引起的播音差错率大幅降低。

(2)信息接收更快捷,新闻时效性更好。只要网速稳定,经广播协作平台发送的新闻稿和音频稿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上传到服务器。文字稿经编辑上传后即时进入电台新闻采编系统,责任编辑可立即进行编辑和用于播出。一段10分钟长的录音报道以广播级播出标准MPEG格式合成.即以48k取样率. 16bit编码.256kb/s传输码流.声音文件大小约为16MB左右。如以低于此标准合成.文件容量将更小.一般MP3格式的文件,5分钟长度只有 4M左右。目前.单位工作电脑都通过专线上网,网络速度很快.如以256kb/s的速度上网只需几分钟时间就可完成。通过网络传输声音文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