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1.1与USB 2.0规范的比较
·一个较高执行成效的接口。
·运用所存在的USB 1.1连接器与全速的缆线。
·设置微帧的规范,其为USB 1.x帧的1/8倍。
·USB 2.0集线器能以设备-by-设各为基础,协调出连接的速度,并且建立出适
当的连接方式。
·位于下端接口USB 2.0集线器能够支持任何速度的设各连接上来。
因此,USB 2.0是以USB 1.1规范作为基础,并加以延伸,其中包含了:
·具各USB 1.1的所有功能。
·高速信号模式。
·检测高速能力的协议。
·切入/脱离高速的协议。
·检测设各脱离的机制。
·严谨地符合低/全速规范,但仅针对高速兼容的外围接口。
此外,USB 2.0也新增了:
·针对高速信号(HS)提供低阶电器规范。
—较高的传输速度(480 Mb/s),需要新的发送器/接收器。
·针对向下兼容,集线器作了若干修订。
—限制了低速/全速设各在高速设各上,对带宽产生影响。
—全速/低速设各占用了相等的高速带宽的传输速度。
例如,6 Mb/s视频会议的CCD在全速总线上,消耗50%(6/12)的带宽,但仅在高速总线上,消耗不到2%(6/480)的带宽。
USB 2.0相对USB 1.1规范,在其内部具有可操作性,即:
·兼容于所有的USB 1.1设各、集线器与缆线。而这些都可与新的2.0主机控制器兼容。
·USB 2.0设各与集线器可在USB 1.1主机控制器上工作(但并非在480 Mb/s)。
·高速的信号支持与USB 1.1兼容的缆线与连接器。
相反地,若要与USB 2.0高速设各兼容,则:
·需要支持全速信号。
·需要支持至少以全速来作设各列举的动作。
·需要符合严谨的全速电器的规范。
·决不能支持低速模式。
也即是说,与高速设备兼容的制造商将会支持全速操作模式。但是,在USB 2.0集线器与主机控制器:
·对于往下端连接的外围接口,需要支持低速、全速和高速模式。
·对于往上端的外围接口需要支持全速和高速模式。
·需要严格地支持低速和全速的电器特性。
如表所列,显示了USB 1.1与2.0规范之间相互操作的对应表。其中,若要真正地取得USB 2.0高速的特性,必须采用高速的USB主机控制器、高速的设各以及高速的集线器。也即是,全部都是高速的规范才可以。
表 USB1.x与2.0规范中,主机控制器、设备与集线器的对应表
最后,要提及的是,在高速的规范协议中增加了:
·高速“Ping”流程控制。
·分割数据交易。
- Linux系统下USB摄像头驱动程序开发(04-25)
- 基于uClinux嵌入式系统的汽车黑匣子的设计(07-08)
- 基于WinCE操作系统的通用USB数控键盘设计(08-05)
- 基于WinCE的ARM视频监控系统(11-14)
- 基于LabVIEW的USB实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实现(03-26)
- 基于DSP和USB的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