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嵌入式设计 > 谭军:互联产品的嵌入式软件发展

谭军:互联产品的嵌入式软件发展

时间:09-12 来源:互联网 点击:

的插件支持不同的应用,第二个还需要操作系统。但是怎么去实现呢?这个可能跟十年前我们开发单片机不一样,那时候很多人认为任何时候都有机会,我们现在机会很可能不在这三样东西了。

传统的OS发生变化,现在开源越来越多了,很多公司提供kernel,有的还提供平台化软件,我认为这个又使很多软件公司面临要改变业务模式。 Borwser也有开源很多,应用很大和大,但是我认为在未来互联网里面,,performance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我的CPU跑100MHZ,你的 performance可能需要担心,如果你的软件可以使你的CPU只跑500MHZ的话,就很有价值了。Web2.0很可能回到我们10年前抛弃的 Java,那个时候我们认为Java很难推广,因为Java只能在台式机上运行,而且很慢,但是这10年中Java变化很大,以前只是支持浏览网页,现在能够做很多很多事情,Java也写了很多软件,有很多例子。

Java这样的好处可以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不限制在电脑还是手持设备,包括将来汽车里带导航仪的通讯,都可使用。所以我认为很可能我们要回到怎么利用 Java写个增值软件。这里面要实现一个很成功的产品离不开一个生态系统,我认为在互连设备里面,毫无疑问需要很多开源的,开源的软件还包括一些标准,不同的东西可能不同的标准,再一个还一些平台。开源后也需要一些人来支持你,免费拿到,但是后期支持的模式也在变化,很多新的公司他们的业务模式是把这个开源,但服务不是免费的,这个就给嵌入式软件带来新的冲击。

刚才陈渝讲了很多Andriod,我不会讲很多。Andriod过去一年中也发生很大变化,一个做搜索引擎公司公司发布了一套软件,Andriod里面所有的源代码都是ARM上验证和执行的,同时我们把ARM很多硬件的特殊指令专门为Andriod进行优化;再一个就是Ubuntu,Linux的发展也很快,90年代初,Linux刚刚出来kernel,现在下载Ubuntu的话,得到的不仅是一个OS,包括里面所需要的所有软件都有了,这个ARM也在和 Ubuntu在合作,也是开源的。除了这些软件之外,还缺些别的软件,第一个就是浏览器,ARM和浏览器公司也在合作,包括怎么实现Java虚拟机,还有 Java的加速,Firefox把浏览器移到ARM上的时候,发现和X86相比,这个性能提高了3倍到5倍,这里面优化很重要的。

还有个优化就是大家都很关心的flash,因为网页里面80%的流量都是flash txt,这里面对ARM很重要,这个几年前是收钱的,它也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移动设备越来越多,所以它干脆赚工具的钱。ARM从去年开始与它合作,把最新的Flash10移植到ARM上了,绑到一起进行优化,这样未来很多人应用都能在ARM上实现,是免费的。再一个就是Java的加速,具体的情况,大家可以看看我们公司的介绍。在未来的互联网互联设备,用户不希望一个产品,用户希望不同的产品。用户用的设备不同,但体验要是一样的,这就需要软件的价值。这是未来所关心的。三星电视和nokiaN97 就是一个例子,用户的体验是相同的。

最后,我认为我们公司和很多开源公司合作很密切,全世界支持最多的Linux平台就是ARM,我们认为开源嵌入式软件是下一代差异化计算的优先选择,既要差异化,从手机到电视,到上网本,到MID,但是又要实现统一的用户体验,这里面怎么实现呢?我认为软件的创新包括软件价值,怎么利用web技术、利用互联为消费者在不同的终端里面实现一致的体验,可能是界面,也可能是菜单,也可能是信息的推送,这样才能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设备上的模式计算,并且一定要改变,未来的上网不是浏览,未来上网很可能是信息的获取,信息获取不是一拉就能推过来,怎么给我们的嵌入式软件把信息给拉过来呢?这是一个增值点。开源软件在过去20年中发展很多,变化很多,从一开始的几张光盘,到现在的几个DVD,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生命力的软件生态系统,很多企业意识到。 IBM是全球最大的开源软件公司,2000多个员工来支持Linux,通过服务来赚钱。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开源是不可避免的,就要迎接这个挑战,通过服务、通过创新,来获得利润。

我就用狄更斯讲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他在写《伟大的历程》讲过一句话:现在是最糟糕的时代,同时也是最美好的时代。我认为中国嵌入式产业链经过过去十多年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国内现在鼓励自主创新的企业,还利用“核高基”,在不同产业包括航空航天,到消费者里面,现在基本上开源能够提供很多选择,怎么真正执行,怎么真正抓住消费者愿意花钱买的嵌入式的创新。

这个是我的对上面所有嘉宾发言的体会。我下午还在,有事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