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嵌入式设计 > bootloader和RO,RW,ZI在ARMC语言中

bootloader和RO,RW,ZI在ARMC语言中

时间:11-1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c200000+0x37(4的倍数,0到55,共56个单元)

vivi是mizi开发的用于s3c241x/s3c244x 的linux bootloader,友善之臂移植了USB 下载功能后就成了现在看到的supervivi;u-boot是一个广泛用于ARM平台的bootloader, 目前也支持s3c241x/s3c244x,可以用来启动Linux;Eboot是WinCE平台下的bootloader。uboot就是通过usb来下载os image文件的bootloader; eboot就是通过ethernet下载os image的bootloader。

嵌入式平台上就跟x86不一样了,但是很类似,而且因为不同的平台架构本身的特点,每种平台对应的bootloader做得事情会有所不同,相对x86平台,一般不会有bios(但是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有一些平台也会有内嵌类似bios的启动程序),整个系统的引导加载都由存放在flash,rom等存储设备特定位置的bootloader来完成。如arm平台中的2410,2440,bootloader存在在flash中的0x0的地方,板子加电后,系统会将bootloader的最前面的4k代码通过硬件逻辑自动的装载到SRAM中,之后从SRAM中的0开始执行,在这4k的程序中会完成基本的硬件的初始化,将完整的bootloader搬到内存中,并跳转到ram中的bootloader来进行继续执行。

回到之前所说的,bootloader启动起来之后,通常会有两种操作模式:

启动加载模式就是一上电,bootloader进行相关的初始化之后就马上把内核启动起来,注意关键的地方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用户的参与,这种其实也就是bootloader的默认处理,一般的产品设计ok进行最后的发布时,就会处于此种状态。

下载模这种模式,大家肯定非常熟悉,就是大家在进行开发的时候所处的环境,我们经常使用的tftp, erase, cp.b等命令将相关的bin,img文件烧到板子上,这种情况下其实就是处于bootloader的执行环境下,所以一定意义来说,大多的bootloader其实就是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只是它的功能不强,不像linux的结构那么复杂,而且也不会支持多进程多线程处理。

bootloader种类和分类

这里的分类实际上是依据上面的bootloader的操作模式来进行划分的,根据一个系统是否支持上面的下载模式我们这里将bootloader划分为bootloader和monitor(这不是我划分的,恩,是从别人的文章中引述过来的,不过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这里”bootloader”是指只是引导设备与执行主程序的固件,而”monitor”是指不仅拥有bootloader功能的,还能够进入下载模式的固件。

(1)、ARM程序的组成

此处所说的“ARM程序”是指在ARM系统中正在执行的程序,而非保存在ROM中的bin映像(image)文件,这一点清注意区别。

ZI是程序中的未初始化的变量;ZI就是zero;

(3)ARM程序的执行过程

从以上两点可以知道,烧录到ROM中的image文件与实际运行时的ARM程序之间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就有必要了解ARM程序是如何从ROM中的image到达实际运行状态的。

3; ZI

(4) ROM主要指:NAND Flash,Nor Flash

对于刚学习ARM的人来说,如果分析它的启动代码,往往不明白下面几个变量的含义:|Image$$RO$$Limit|、|Image$$RW$$Base|、|Image$$ZI$$Base|。

当把程序编写好以后,就要进行编译和链接了,在ADS1.2中选择MAKE按钮,会出现一个Errors and Warnings的对话框,在该栏中显示编译和链接的结果,如果没有错误,在文件的最后应该能看到Image component sizes,后面紧跟的依次是Code,RO Data ,RW Data ,ZI Data ,Debug 各个项目的字节数,最后会有他们的一个统计数据:

Code 163632 ,RO Data 20939 ,RW Data 53 ,ZI Data 17028

Tatal RO size (Code+ RO Data) 184571 (180.25kB)

Tatal RW size(RW Data+ ZI Data) 17081(16.68 kB)

Tatal ROM size(Code+ RO Data+ RW Data) 184624(180.30 kB)

后面的字节数是根据用户不同的程序而来的,下面就以上面的数据为例来介绍那几个变量的计算。

在ADS的Debug Settings中有一栏是Linker/ARM Linker,在output选项中有一个RO base选项,

假如RO base设置为0x0c100000,后面的RW base 设置为0x0c200000,然后在Options选项中有Image entry point ,是一个初始程序的入口地址,设置为0x0c100000 。

有了上面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完全知道这几个变量是怎么来的了:

|Image$$RO$$Base| = Image entry point =RO base =0x0c100000 ;表示程序代码存放的起始地址

|Image$$RO$$Limit|=程序代码起始地址+代码长度+1

= 0x0c100000 + 184571 + 1 = 0x0c100000 +0x2D0FB + 1

= 0x0c12d0fc

|Image$$RW$$Base| = 0x0c200000=RW base 地址指定

|Image$$RW$$Limit| =|Image$$RW$$Base|+ RW Data 53

=0x0c2000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